A05: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科技环保~~~四明居民区开辟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新思路
科技环保~~~四明居民区开辟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新思路
科技环保~~~四明居民区开辟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新思路
科技环保~~~四明居民区开辟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新思路
科技环保~~~四明居民区开辟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新思路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环保
管道收集太阳能
雨水循环再利用
四明居民区开辟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新思路
宋宁华
  当上海城市旧改从原先的“拆改留”转为“留改拆”,如何在老城区实现公共空间的微改造、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十九大召开前夕,静安区静安寺街道四明居民区的“一片雨棚”改出了老城区公共空间改造的新思路,让老百姓拍手称好。

  变身环保空间

  昨天,记者来到愚园路520弄四明居民区,从一条老式里弄走到底,只见一块约40平方米的小区公共空间内整齐摆放着一些健身器械,一口老井经改造变身为休闲桌,区域内还垂直种了不少绿化,上方是管道和折叠式雨棚。下雨时,雨棚可以打开挡风遮雨;入夜时,管道内“藏起”的太阳能会转化为灯光,成为融入科技、环保理念的复合功能区。

  73岁的居民李淑琴正和老邻居们在这里聊天。“我们每天都要到这里,看看花花草草心情舒畅。”她介绍,过去这里是一个“矛盾角”,说是健身区,但一到天晴,健身器械上就横七竖八挂满了晾晒的衣服和被子,居民们还经常为了“抢地盘”发生矛盾。

  兼顾多元需求

  如何兼顾居民的基本需求和公共空间的功能?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接下了这个项目的设计改造任务,居民区召开8次听证会,经过反复研究,从论证到投入使用,改造项目历时14个月。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李彦伯介绍,改造首先要满足居民两大需求——活动和晾衣。为此,设计人员设计了里外两层回字形的晾衣杆。一层低而粗,用来晾晒被褥等厚重物品;一层高而细,晾晒轻盈的小衣物,不仅容量大了,物品之间还可以借角度获得采光,互不干扰。最巧妙的是,配合太阳能收集和转化装置,暗藏在晾衣杆里的照明灯还会在光线不足时自动点亮。而雨天时,折叠式雨棚打开成为屋顶后,设计的一个坡度可以把雨水收集起来。居民们打开龙头,就可以免费使用,用来浇花、冲洗等,省钱又环保,很受居民欢迎。本报记者 宋宁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生态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3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旅游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广告
24小时连轴转与线缆“共舞”
“多姿多彩其乐融融的殷行”已实现
风云四号02星将添“快照”新才艺
国旗下成长
管道收集太阳能 雨水循环再利用
新民晚报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A05管道收集太阳能
雨水循环再利用
2017-10-17 2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