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中医药,崛起
左妍
  左妍

  上月,备受关注的《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这是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国家高等教育战略的一项重大变革。在这份名单中,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6所中医药高校及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等学科成为亮点。网友更是将中医药学科称为本次“双一流”评选的“大赢家”。

  6所中医药类大学入选双一流并非偶然,今年7月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就曾联合发文,要求全面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推进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文件还鼓励部分院校试办中医药健康服务学院,设立中医养生、中医康复、健康管理等专业,并开展中医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助理全科医生)培养。

  近年来,随着屠呦呦获奖,中医药早已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这让人们对中医药未来多了自信。这把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钥匙”,正在惠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民众。以中医学中最受老外欢迎的针灸为例,针灸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中国的针灸变成世界的,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医生和科研人员投入了器具、理论、技术及其应用的研创,这让中国的医生们也感受到了来自国际同行的挑战。而“双一流”的发力点,不仅是学科的建设,更在于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中医药处于被审视、被验证的地位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把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为中医药复兴打开一扇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时间窗口,加快我国中医药发展已经成为关系民族自信、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战略问题。

  借助“双一流”东风,未来中国将从高水平的中医药教育开始,抢占中医药在医学领域的“话语权”,为中医药“定标准、立规矩”,让古老的中医药在现代科学体系里光大发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评论/随笔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生态上海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3版:喜庆党的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阳光天地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连载
   第A29版:阅读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新民旅游
   第A3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第A41版:旅游资讯
   第A42版:旅游资讯
   第A43版:旅游资讯
   第A44版:广告
高举伟大旗帜 实现伟大梦想
用参与的力量提升文化水位
中医药,崛起
俺也“萌萌哒”
充分体现中国的开放和自信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7中医药,崛起 2017-10-17 2 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