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外资研发中心为上海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资本和创新人才,堪称全球创新要素的“聚宝盆”。截至今年8月,落户上海的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416家,占内地总数的1/4,居全国首位,其中有20家外资研发中心投资超过1000万美元,培养了超过4万名的中方研发人员,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占52%。
昨天下午,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介绍了新出台的《上海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主要内容,提出了16条新政。她表示,《若干意见》发布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外资研发中心将会代表上海参与全球的竞争,将会代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将会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城市的重要力量。
记者了解到,《若干意见》着眼于增强在沪外资研发中心的竞争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出了五方面的政策举措。一是支持高能级研发中心在沪发展,特别是在跨国公司内部处于最高层级、具有全球配置研发资源功能的全球研发中心;二是鼓励研发新模式,支持跨国公司设立开放式创新平台,激发本地创新资源,带动本地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三是提升研发样品跨境流动的便利性;四是鼓励外资研发中心参与重大项目研发,支持外资设立国家级技术中心,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重大研发项目;五是鼓励外资研发中心的研发成果在本地转移转化,引导社会各类资本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研发成果在本市进行产业化。
《若干意见》还聚焦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环境,提出促进知识产权落地,加大了对外资研发中心知识产权落地的支持力度;开展集专利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完善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两条途径优势互补、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等。
在聚焦集聚高端人才方面,《若干意见》提出将进一步便利外籍人才办理工作许可,允许外资研发中心聘雇的外籍研发人员直接申请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手续;进一步便利外籍人才出入境,放宽外籍人才多次往返签证有效期限,对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签发长期(5年至10年)多次往返签证。
此外,《若干意见》聚焦创造更好的研发环境,在加强政府服务方面提出四方面政策举措,包括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参与本市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便利外资研发中心申请使用大科学设施;吸收外资研发中心的科技人员参加政府计划项目专家库,参与政府计划项目方向的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