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机制建立是下一步重点
据杨伟民介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目前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杨伟民也坦言,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说还处于试点阶段,确权的难度很大。
李干杰表示,十九大报告专门讲到了要发展绿色金融,去年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已经下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而且已经做了部门分工,各项措施正在落实当中。今年1-9月,我国共发行贴标绿色债券1340亿元,占全球发行量的24%,这在国际上还是处于领先地位,截至今年2月,21家主要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余额7.51万亿元,当然相对于我们国家庞大的贷款规模来讲还是比较少的,但是比重和增长速度在快速提高,目前占全部信贷比重是8.8%左右,而且涌现绿色指数产品这样的一些创新型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选择,“在今后绿色债券的发行等等方面,内地将和香港密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支持国家绿色产业、绿色项目等行业的发展。”
生态文明体制发生历史性变革
“十九大报告有一句话叫坚决制止和惩处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长效机制是一定会建立的,会形成不敢、不想破坏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杨伟民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说明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在回答记者有关长江流域的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时,李干杰表示,预计到今年年底,11个省份能够完成省一级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同时,准备用两年时间,对整个长江经济带所有县级以上1320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进行整治,今年年底地级以上城市,明年年底县级以上完成整改,全面达到要求。
特派记者 方翔 邵宁 潘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