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个子迸发大能量
孙佳音
■ 章瑜(左)与芬兰埃斯波城市剧院艺术总监、CEO艾瑞克·索德布罗姆在一起  本报记者 胡晓芒 摄
  “艺术节开始后,我的体重一下减了两公斤多,在人群里更加找不到了。”本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论坛总负责人章瑜这样调侃自己。章瑜总是在忙碌着,不是在台侧拿着对讲机风风火火地控场,就是躲在一角噼噼啪啪地改稿子,“中英文策划稿、请示稿、致辞代拟发言稿、宣传素材稿、微信宣传稿、论坛总结稿……”章瑜说,感觉自己已被掏空。

  章瑜已足足忙了大半年。“我大概是三月份到组委会报道的。”以前从事电视专题片和纪录片拍摄的她,今年进入了艺术节的大家庭,负责艺术节所有论坛的策划、邀请和执行。“前期我们做了很多调研工作,比如说今天的好剧论坛,涉及到各艺术门类,是五年来创作的总结,前期我们把‘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获奖剧目都梳理了一遍,我们还邀请专家来开策划会,从选题开始就听取专家的意见。”

  有了选题后,敲定每一个嘉宾的时间和细化演讲方案更加费时费力,“视频会议、邮件、电话,来来回回滚动了很多轮,我最早接触了近两百人,最后来到上海上台的约五六十人。”优中选优,章瑜连论坛的主持人也最大可能地追求专业,“以前常请电视台的主持人,但有些提问不够精准,比较泛泛。你看那天的主旨论坛,主持人是纽约一家知名艺术咨询公司的总裁,她事先非常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位嘉宾的背景和发言内容,当天早上还与他们一起吃了早餐,于是在台上,她就特别能与嘉宾碰出火花来。”说起这些具体执行上的点滴,虽然喉咙沙哑,但章瑜的眼神里流露出的是骄傲和满足。

  瘦瘦小小的章瑜与很多组委会的工作人员一样,“一个抵八个”地忙碌着,穿梭于会场和剧场中,他们以自己的敬业和专业,让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办得一年更比一年好。  本报记者 孙佳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3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4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5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6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7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8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09版:新时代·喜庆十九大特别报道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第19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特别报道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A24版:金山教育/新民教育
   第A25版:新民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8版:养生节专版/新民健康
这座城市有笔丰厚的财富
前行的力量
小个子迸发大能量
在新时代坚持三个“为民”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4小个子迸发大能量 2017-10-25 2 2017年10月25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