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在逃亡路上九死一生的犹太青年流落到上海,被日军招募到兵工厂制造炸弹供给前线的日军。擅长军械制造的他,偷偷告诉上海工人,只要加一个小“开关”,就能使得炮弹变成“哑弹”。他的提议得到一致响应。但是日方终究发现出自上海某兵工厂的炮弹都是“哑弹”,其中必有蹊跷。当日军把枪口指着其中一位上海工人,以威胁大家说出真相时,这位犹太青年想站出来,但是所有上海工人都不约而同地保护着他,哪怕自己真的被枪毙……
2015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的出品方上海恒源祥戏剧发展有限公司,昨天宣布已经与美国倪德伦环球娱乐公司签约,该剧成为首部向百老汇输出版权的中国原创音乐剧,展现了中国音乐剧的文化自信。根据协议,《犹太人在上海》将从2019年起在纽约驻演2年。
5个台阶
中国原创音乐剧应该怎么做,是多年来业内争论的焦点,并且做了各类尝试,其中不乏向中国戏曲、美国音乐剧、德奥音乐剧学习等的借鉴之作。由一家民营的恒源祥戏剧公司出品的这出音乐剧聚焦了一段史实。二战时期,犹太人坐船在全球各地寻找一线生机,唯有上海这个港口敞开胸怀,接纳了他们,保护了他们。上海,在世界最黑暗时刻给予犹太人“微光”。因而该剧的英文名就是“微光”的直译《Shimmer》。“微光”剧名,出自2014年7月11日本报率先报道的《最黑暗时,上海微光照亮了世界——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柏安伦夫妇谈为何助推原创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
导演徐俊回望该剧从诞生之初到如今,感慨万千,“细想下来,觉得有5个台阶,才造就了今天里程碑式的一步——中国音乐剧首次向百老汇输出版权。”原本是“沪剧王子”的徐俊,退隐台前后于上世纪90年代入读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随后,转型成为话剧导演。第一个台阶,就是这个选材创意之始。2013年,徐俊当年的院长荣广润教授在看了他导演的《永远的尹雪艳》后,与他谈及一个始终盘旋在脑海里的念头。“荣院长把想排一部音乐剧《犹太人在上海》的创意送给我了,我至今万分感激”。徐俊表示,“荣院长研究了20多年的音乐剧,对其艺术规律、题材范围有深入的研究。”第二个台阶,就是这出剧目5年来,得到黄浦区以及3任以色列驻沪总领事的大力支持。2015年3月底至4月初,编剧荣广润、导演徐俊、制作人俞惠嫣等前往以色列特拉维夫选角,明确这是一部由中国演员和以色列演员合作的国际巨制——这是第三个台阶。2015年恰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该剧当年9月4日在上汽·文化广场首演。随后,立刻被敲定为2015年10月16日启动的第17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使得该剧在最短时间内正式面向国际舞台。这可算是第四个台阶。接着,该剧开始在京沪两地巡演,随后又在以色列、美国纽约等地登台亮相,宣告其立足于世界舞台,这是第五个台阶。
水到渠成
拥有百老汇半条街的美国倪德伦公司核心成员2016年飞到中国,连看了该剧京沪两地共10场演出。罗伯特·倪德伦回忆道:“该剧的体裁、艺术内涵既独特性又有世界性,蕴藏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是难得一见的具有百老汇驻演潜质的中国原创剧目。”于是,他们当即与恒源祥戏剧展开初步合作。2016年12月6日,倪德伦主办了该剧在美国百老汇爱迪生剧院的首演,引起了诸多制作人、投资人的强烈兴趣。眼下的签约仪式,可谓“水到渠成”。
据悉,2019年起,该剧将同时在纽约、上海推出驻场演出。其中,纽约百老汇的驻场演出首轮预计2年。选择2019年,也是因为这一年恰逢中美建交40周年。目前,中美双方已经开始商谈驻演细节。
首席记者 朱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