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中美关系正常化45年时间节点,国家主席习近平今年4月在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海湖庄园会晤时,回顾过去,放眼长远,就两国关系发展的历史性课题提出“未来之问”。
11月8日至10日,习近平将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特朗普举行年内第三次会晤。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为新时代中美关系发展描绘新蓝图,为回答“未来之问”续写新答卷。
元首外交提供战略引领
中美元首北京会晤,是近期两国关系中的头等大事。
此访是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华,又是中共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方接待的首起国事访问,因此更具特殊意义。习近平和特朗普本人均多次表达对北京会晤的期待。外媒评价,北京“习特会”有望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新起点。
实践证明,中美领导人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着对两国关系发展引航定向作用。
毋庸讳言,中美之间难免存在一些分歧。但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比以往都要多,两国合作的战略价值比以往都要大,双方也比以往更需要客观判断彼此的战略意图。
正如习近平所言,“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
最高领导人之间沟通越深入,越能对双边关系起到重要引领作用,越能提高两国关系的融洽度和坚韧性。
从习近平在特朗普就职不到百日就赴美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到中共十九大闭幕仅半月后就接待特朗普来访,中国积极推动新时代中美关系更好发展,展现出一个东方大国的战略思考和自信气度。
中美务实合作日益深化
7个月前,习近平在海湖庄园会晤时向特朗普赠送的一幅书法作品意味深长:“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7个月来,中美关系的大厦保持着“一层一层建设好”的态势,两国人民在中美关系发展中的获得感也在不断增多。
中美元首确定的“百日计划”取得早期收获:美国牛肉时隔14年重返中国市场,美国液化天然气输华政策障碍开始破冰,中国批准美方5项生物技术产品申请,中国熟制禽肉输美以及有关金融申请逐步落实……
近日,一则消息成为美国网友热议话题——由中国企业中车长客研制的首批波士顿橙线地铁车10月中旬下线。此外,中车在美投资兴建的首个制造基地也有望于明年正式投产。
从“走出去”到“留下来”,“中国设备”“中国技术”“中国经验”愈发闪耀美国市场,彰显中美产能合作的水平与维度。作为两国关系中的“压舱石”和“推进器”,中美经贸合作为两国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做出积极贡献。
2016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243亿美元,相比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了209倍;全年两国人员来往超过500万人次,每天平均1.4万人往来中美之间……
展望未来,人们有理由对中美务实合作充满信心——中国将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这些举措将为中国同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拓展经贸互利合作开辟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外交踏上新的征程
“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党的十九大指明了新时代中国外交追求的总目标,也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
以接待特朗普进行国事访问为重要节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再次踏上新的历史征程。
中美同为大国,拥有更多资源,具备强大影响力。中美关系是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搞好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两个大国对世界的应有担当。
“双方要不断巩固已建立起来的关系,深化友好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向前发展,更好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尽到我们的历史责任。”习近平在海湖庄园会晤时说。
对此,特朗普本人表态:美中两国作为世界大国责任重大,双方就重要问题保持沟通协调,可以共同办成一些大事。
登高远望,海阔天高。中美元首会晤,携手共答两国关系“未来之问”,将为世界赢得更加美好的明天! 据新华社北京11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