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人类期望值鸿沟如何填补~~~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人类期望值鸿沟如何填补~~~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人类期望值鸿沟如何填补~~~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人类期望值鸿沟如何填补~~~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人类期望值鸿沟如何填补~~~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人类期望值鸿沟如何填补~~~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机器人发展现状与人类期望值鸿沟如何填补
“共融机器人”突出“人”
马亚宁
  本报讯 (记者 马亚宁)端茶送水、喂饭喂药、护理老人、协助自理……离生活很近的康复机器人,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来到我们身边?昨天,在上海举行的第303期东方科技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发展的前沿技术进步。与会专家表示,要想技术越来越成熟的机器人真正走出实验室、走进百姓生活,需要走通机器人与人、机器人与环境、机器人之间的“共融”之路。

  如今,各种科技创新展会上,总能看到养老机器人、护理机器人、陪伴机器人、骨骼机器人等身影。“但是,真正走进百姓家庭的康复机器人,少之又少。”中科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在论坛报告中指出,目前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与人们的期望值还相差甚远,以康复机器人为例,不是特别贵,就是有点“笨”——机器人无法感知人的需求变化,人操纵机器人的界面复杂又难学。

  那么,如何填补二者间的鸿沟?丁汉的答案是“共融机器人”。未来,机器人除了要具备高速度、高精度、高负载和高性能等强大的“机器”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共融”。

  在丁汉看来,未来的“共融机器人”中越来越“大写”的应该是“人”,即能够与作业环境、操作者和其他机器人之间自然互动,并自主适应复杂任务和动态环境。

  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已经发布“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预计投资2亿元,执行期为8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共融机器人。据介绍,此次重大研究计划面向高端制造、医疗康复、国防安全等领域对共融机器人的需求,开展共融机器人结构、感知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为我国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取得源头创新成果提供科学支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广告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法谭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新民旅游
   第A30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A31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第A37版:旅游资讯
   第A38版:旅游资讯
   第A39版:旅游资讯
   第A40版:旅游资讯
扫地机器人哪款扫得更干净?
“共融机器人”突出“人”
好莱坞黄金时代真迹展开幕
金门大酒店首推闽菜食品节
“第九大菜系”赢回学生顾客
绿色月亮“开成”一弯明月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5“共融机器人”突出“人” 2017-11-14 2 2017年11月1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