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多年来中共党代会最重大的政治报告,达3.2万字。习近平用洪亮的声音一气呵成,赢得全场70余次掌声。
他宣告:“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这份报告被译成10种外语,并专门请来外籍专家为译文把关。专家们几乎都用“强有力”这个词语来描述习近平的报告。
俄罗斯专家奥莉加·米古诺娃说:“我第一眼就被它吸引住,从早上8点看到半夜,忘记了吃午饭和晚饭。”
中国问题专家罗伯特·库恩在听了报告后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习近平把中国带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25日,在中共十九届一中全会上,习近平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体现了中共全党的意愿。国内外媒体把他描述为一个使中国由富变强的领袖。
1949年,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从“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站了起来。
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中国人民走上了由穷变富的征程。
开始第二个5年任期的习近平带领他的执政团队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中共十九大到二十大的5年,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
“我们一定恪尽职守、勤勉工作、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中国共产党“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1. 开创性的领导人
《时代》周刊把习近平评为年度影响世界的百人之一。他被媒体描述为“精力充沛”“雄心勃勃”“头脑清醒”,既有“钢铁意志”又具“侠骨柔肠”,“稳健而自信”“具有开创性”。
2. 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核心
习近平说:“人民把权力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以身许党许国、报党报国,该做的事就要做,该得罪的人就得得罪。”这番话正是他心路历程的反映。
3. 为人民谋幸福的勤务员
无疑,人民才是习近平强国战略蓝图中的主角。他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4. 有担当的国家改革发展战略家
从全面依法治国到美丽中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文化自信,习近平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更为深入的部署。他力图使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都能最终超越资本主义。这也体现在他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上。
5. 重塑军队和国防的统帅
习近平的军事思想深刻把握了人类战争与和平的辩证关系。他提出“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体现的是对实现长久和平的渴望和追求。
6. 国际舞台上的大国领袖
《华尔街日报》文章称,在全球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将中国打造成不同于西方的一个选择,拥有独特的政治体系和文化,是一个在贸易、平等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领先的国家。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习近平的智慧和方案有助于破解“文明冲突论”“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
7. 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实践及其理论开拓表明,这不仅将使这个国家走出“历史周期率”、避免“塔西佗陷阱”,还对“历史终结论”作出了另一种回答,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带来新启示。
>>>全文见新民网 www.xin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