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告别“镀金时代”“海归”奔向何方
杨洁
  连日来,中国迎来“最大海归潮”话题再度刷屏。在中国强势发展大背景下,“人才虹吸”现象正在全面显现。同时,把留学当“镀金”,溜一圈回国的“洗澡蟹”式海归在激烈竞争中面临淘汰。为何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告别“镀金时代”后,“海归”们又将奔向何方?

  “过去三年,每年到教育处开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人员总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中国越来越开放的大环境下,思乡的情感、文化因素和国内越来越好的经济前景和发展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杨进说。

  “驻外使领馆主要通过‘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国家级平台,给希望回国的留学人员牵线搭桥。同时,国内一些地区利用区域优势,根据自身经济布局需求,纷纷到国外招聘人才,国家与地方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双轨制’已然形成。”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秘牛栋表示。

  “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各城市生活水平提升,让很多留学生更加笃定回国的信念。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为归国人员发挥才干开辟了更广阔舞台,而近年来针对留学生归国在科研、创业、户籍、住房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则发挥着更直接的引才效用。”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认为。

  “本质上,留学应是针对本国理论知识、教育内容、科研条件方面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到他国补充的短期行为。留学生在读期间应着重加强在国际化视野、独立思考工作、快速适应与沟通等方面的学习和提升。”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认为。

  “祖国变化太快太大,自己要重新去学习和适应,把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和国内的需求结合起来。”

  ——目前在德国就读硕士的葛春宵说。

  “留学生应尽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利用寒暑假回国实习,借助海归专场招聘会、国内高校网友等力量,保持对国内就业市场资讯的关注。”

  ——业内人士建议。

  “约八成(79.3%)的海归认为自己在就业中存在一定劣势,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不熟悉国内的就业形势与企业需求(45.5%)、回国时间与国内招聘季时间不符(39.2%)。而国内雇主则认为海归在国内求职难在两个‘过高’:自我定位过高(75.9%)和对薪资待遇要求过高(54.5%)。”

  ——日前发布的《2017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显示。

  “仅有普通文凭,缺乏技术与经验的‘小海归’竞争力明显较弱。能拿到高薪酬的,大部分是有名校过硬文凭或者多年实际工作经历,处于人才金字塔塔尖的‘大海归’。”

  ——毕达教育咨询总监徐传海表示。

  “学校、留学服务机构、家庭都要担当责任,为留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和支持,学生自己也要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让留学真正有所得,更有机会实现个人梦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指出,留学的“镀金时代”已经过去,留学是一条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路。

  本栏编辑 杨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新民教育/教育改革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家装之窗
希望永远寄托在青年身上
声音·八方
告别“镀金时代”“海归”奔向何方
二维码扫描关注
新民晚报要闻A03告别“镀金时代”“海归”奔向何方 2017-11-17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