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崇明区建设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崇明区建设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崇明区建设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崇明区建设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崇明区建设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崇明区建设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崇明区建设小学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注重脚上功夫 养成动手能力
易 蓉 杨嘉璐
  师资稀缺,生源不理想,但地处偏远市郊的上海市崇明区建设小学却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学校,拥有3支足球队;小学生组建的无数个生态课题研究小组,发表多篇课题研究报告。学生们通过多元的课程,学知识,强身体,全面发展。

  建设小学是一所小规模学校,210名学生仅有35名教师。2014年起,学校开始“兼学科”教研模式——几乎每位老师在承担主要学科外,都兼任一门其他学科,开设了体锻兼学课、探究兼学课和品社兼学课。为了保证学生每天体育锻炼达到1小时的目标,3名专职体育老师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的15名任课老师率先组成了体锻兼课组。自此,体锻课有了各年级专属的校本课程;体锻兼学科组的老师们还编排足球操、设计足球游戏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足球乐趣,学习足球基本功。小球员李冠晨的妈妈说,自从学校加强了体育锻炼,小朋友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增强,即使在雨中打比赛也不用担心。校长吴燕骄傲地拿出3年来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数据测试结果,用数据证明孩子们体质的增强。

  在校园东北角的“快乐生态园”里,学生们在自然探索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养殖蚯蚓,观察、测算“蚯蚓洞有多长”,研究“蚯蚓最喜欢的温度和湿度”等。组员们一边观察,一边做图画记录和文字记录,攒下了一本本生动珍贵的研究笔记。为了让学校的孩子们更加了解、热爱自己的家乡,学校开发了乡土课程,有“学校大树底下的花长得不好”“学校的泥土里原来水泥和煤渣成分较多不利于植物生长”等。

  为孩子们的探究创造空间,学校还调整校园绿化布局,把整个校园变成了自然课堂——南操场边的“百草园”,以草本植物为主;中心花园“休憩园”,以木本、水果为主;生态基地“蔬果园”,以蔬菜、水果为主,增添了教育价值和文化品位。

  除了足球和生态研究,还有OM擂台、泥塑、电脑编程、器乐学习、歌唱舞蹈、定向越野、健美操、象棋、蔬果栽培等各种丰富的实践体验课程。“我们希望尽可能开展多元课程,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吴燕校长说。    

  本报记者 易  蓉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记者 杨嘉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新民教育/教育改革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第A23版:新民健康/养生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家装之窗
   第A26版:家装之窗
   第A27版:家装之窗
   第A28版:家装之窗
押金难退还 车坏仍扣款
一条小河的幸福感
留住上海记忆
上海成立教育督导研究中心
注重脚上功夫 养成动手能力
广告
新民晚报上海新闻A06注重脚上功夫 养成动手能力 2017-11-17 2 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