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剧分为六幕,截取了贺绿汀成为上音创校院长之前的6个生活片段,集中展现了他的爱国热情和创作激情。从1925年,他在湘西邵阳,以音乐为武器,投身农民运动、1928年在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创作了第一首革命战歌《暴动歌》、1934年在上海亭子间里创作《牧童短笛》,直至1937年在电影新片首映酒会时展现《天涯歌女》、1937年在陕西临汾创作《游击队歌》,1941年在苏北新四军鲁艺迎接新中国的曙光……贺绿汀的代表作串联起了剧情,他的代表作的变奏或者由此新创的作品,成为主要音乐。
与此同时,一定的叙事功能由舞台前纱幕上的投影完成,一帧帧历史照片,展现出贺绿汀的音容笑貌和艺术足迹,颇令人动容。该剧被列入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文艺创作资助项目,以及市教工党委、市教委“大师系列校园剧”扶持计划。上音师生编创、排演了该剧,在一个多月的排演过程中还建立了临时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