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团争艳申城舞台
名团名家云集,国际经典与民族艺术交相辉映,如今,艺术节已成为世界顶尖艺术争艳的舞台。柏林爱乐的两场演出,让申城乐迷心潮澎湃。乐评人李严欢说:“柏林爱乐有一种璀璨、华丽的音效,这种音效对听过柏林爱乐很多次的观众来说,仍有一种新鲜感。尤其是《唐·璜》,它本身就是炫技作品。我们听说过小提琴炫技、钢琴炫技,而很难想象整个乐队一起炫技,但柏林爱乐做到了。”
能让印尼乐迷组团包机飞来上海聆听的“好声音”,出自当今世界最红男高音约纳斯·考夫曼。上周末,他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举行了一台“绕梁三日”的音乐会(见图1),让现场乐迷在朋友圈里“炫耀”至今。德累斯顿国家管弦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的精彩演绎,也长久地驻留在了申城乐迷的心间。
艺术节期间,世界顶尖当代芭蕾舞团NDT荷兰舞蹈剧场首次在中国演出了《狩猎我心》(见图2),至简至美的舞台,超越想象的编舞,“身随心动”的舞者,毫无悬念地“狩猎”了观众的心。
瑞士洛桑贝嘉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舞剧《魔笛》,根据莫扎特的歌剧改编,舞者自由穿梭于童话世界中,随着音符将莫扎特的奇思妙想延伸到肢体。此外,英国老地方先锋派舞蹈团用嘻哈演绎了文学名著《雾都孤儿·费金》。云门舞集、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艺集团等国内舞蹈团体则带来了《稻禾》《昭君》等各具特色的原创作品。
“一带一路”推动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重要伙伴捷克,在文化艺术上的积淀也很抢眼。本届艺术节上,捷克布尔诺国家歌剧院、捷克布尔诺国家剧院芭蕾舞团以及捷克国家交响乐团三艘当地的“艺术航母”齐齐驶进上海,全方位地呈现别样的捷克风情。
作为本届艺术节闭幕演出,歌剧《马克普洛斯档案》前晚亮相(见图3),该剧以不加渲染的简朴风格和略显尖锐的音乐感受,让观众领略了捷克现代歌剧的魅力。由捷克布尔诺国家剧院芭蕾舞团艺术总监马里奥·拉德克夫斯基创排、捷克布尔诺国家剧院芭蕾舞团根据《天鹅湖》演绎的芭蕾经典《黑与白》,视角别具一格。
本届艺术节上,捷克国家交响乐团分别与英国年轻的小提琴家查理·席姆和上海音乐学院的作曲家叶国辉展开合作,“听见中国”——叶国辉与捷克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上,史诗般恢宏的交响与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相融相汇,让人心醉。
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另一个重要国家以色列的艺术家们也纷至沓来。著名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的独奏音乐会,以旋律感极强的舒伯特《b小调华丽回旋曲》、理查·斯特劳斯《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和德彪西《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再次展现了他的演奏天才。而年轻的以色列钢琴新秀亚龙·科尔伯格在音乐会上演绎的三首以色列作曲家的作品,则显得朴实、流畅、优雅。
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节耗时两年精心编织的“一带一路”国际艺术交流的“纽带”——“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今年正式成立。联盟如今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创作者,满足他们节目展演、委约制作、人才培训等方面的需求,为沿线国家艺术节提供了广阔的合作交融空间,也让沿线国家人民在文化艺术的展示中相互走近。本报记者 朱渊
本报记者 郭新洋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