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人:王先生
今年6月,我在“朗乐福”金山店购买了一个床垫,并获得了一次抽奖机会,幸运抽中了一等奖德国游。然而,令我想不到的是,我之后再去门店兑奖时,原来的负责人不在了,门店里没有人“承认”这个抽奖活动。
去调查
王先生介绍,6月17日,是“朗乐福”金山店开业的日子,这天门店举行了开业抽奖活动,他抽中了一等奖德国游。“中奖之后,没有任何凭证。”王先生说,当他和妻子第二次前往门店兑奖时,原来的门店经理郝先生已经不在,新一任门店经理称“这是郝先生个人行为,公司不承认”。
王先生只好又联系到郝先生。可是,作为经销商,这位郝先生已不再代理“朗乐福”品牌。他转而向“朗乐福”一位大区经理反映,同样,这位负责人回答“这个抽奖没有经过公司允许,公司不承认”。如此,兜兜转转大半年,王先生的德国游始终兑现不了。
记者联系到当时的门店经理郝先生。他告诉记者,从始至终,“朗乐福”公司都知晓这个抽奖活动,只是没有书面的文件通知。那为什么公司没有书面通知,就“自说自话”举行抽奖了呢?郝先生回应,当时“朗乐福”方面曾跟各个经销商表态,鼓励他们在开业期间举行抽奖活动,所以他的做法“有依据”。“再退一步说,中奖名单报上去以后,公司也可以作废这次活动啊。但公司没这么做。”郝先生说,抽奖结束的一个多月里,他多次催促“朗乐福”公司兑现消费者奖品,却无人理睬他。
那么王先生的德国游还能“讨回”吗?11月14日,记者拨通了“朗乐福”官方客服热线。一位客服人员表示,郝先生举行的抽奖活动未经公司允许,是他的个人行为,所以公司一直没有发放奖品。记者提出,消费者没有错,在与经销商出现矛盾后,“朗乐福”不能单方面撇清责任,随意“牺牲”消费者。随后,这位客服人员回复,将把该情况上报给公司领导,并与消费者王先生取得联系。
有结果
11月17日,“朗乐福”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司领导经过考虑,决定通过现金补偿,金额为1万元。
昨天上午,记者再次联系到王先生。他表示,“朗乐福”方面已经和他电话沟通了,经协商,他同意该补偿方案。
本报记者 夏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