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阳光洒满我们的大家庭
曹子平
  曹子平

  2003年,58岁的我来到上海市残联党组书记这一新的工作岗位,很快就遇到一场硬仗——筹办2007年世界夏季特奥会。特奥会除了在赛场上举办的各种比赛项目,还有许多社区活动同期举办。为向165个国家和地区的1万余名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更好展示上海残疾人的真实生活,同时推动残疾人的就业和保障水平提升,我们决定,在全国率先创办一个针对智力残疾人的日间照料机构——“阳光之家”。

  当时,上海有7万余名智力残疾人,我和同事们开展了一项摸底调查。在拜访已故著名导演、全国特奥会爱心大使谢晋时,这位三个智障孩子的父亲拉着我的手说:“太好了!社会要给他们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他还动情地回忆说:“在那段特殊岁月里,我被戴上高帽子批斗,一滴眼泪都没掉。回到家里,看到自己的孩子受人欺辱,被弄堂里的孩子当马骑,我流泪了……”

  众望所归中,“阳光之家”被列入上海市政府为民实事项目,从2005年起在上海正式建立。2007年特奥会开幕前,全市已有11500名学员在233个新家中沐浴阳光,同时,其中一批智商低于70、年龄在8岁以上、训练时间超过8周的学员也成为了特奥运动员。

  创办“阳光之家”没有先例可循,一切都靠我们大家一起摸索。最初,一些智力残疾人父母担心离开自己手把手的照顾,孩子的温饱成问题,我建议他们让孩子先来试一周。

  “阳光之家”建成仅仅几个月后,我又碰到了这些家长。一个母亲告诉我,23岁的女儿有一天放学进门,手里拿着一瓶“阳光之家”发的可乐,进门就叫“妈妈,你喝!”这是女儿第一次叫“妈妈”,母亲欣慰地知道,女儿再也不是什么也不懂的“憨大”了。

  还有家长向我“诉苦”说,孩子吃饭多了,身体结实了,在“阳光之家”听故事、看电影、做手工、参加特奥活动、从事简单劳动,过得很快乐,周末都吵着要去“阳光之家”,这反而成了家长的新“难题”。

  学员的变化凝聚着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心血。最初“阳光之家”搞特奥活动时,学员并不擅长,我就看到过发令枪响后特奥运动员掉头往后跑的意外,然而,经过日复一日的学习,他们中诞生了许多后来让世界为之倾倒的特奥领袖,其中一名特奥运动员还在特奥高尔夫比赛中创造了一杆进洞的奇迹。

  同时,他们的手工作品在各类艺术展中展示,他们的劳动产品进入了高档超市的爱心专柜,他们在“阳光之家”获得了人生中第一笔劳动报酬。一位母亲告诉我,孩子曾经把第一个月的劳动收入30元纹丝未动地带回家交给父母,看着这薄薄的三张纸币,一家人都激动地落泪了。

  十几年后的今天,“阳光之家”成为更多智力残疾人的大家庭,让他们沐浴阳光,健康成长。我曾经在大英博物馆看到过盲人解说员,在荷兰看见国家领导人身边的盲人翻译,或许有朝一日,我们的特奥领袖和“阳光之家”学员也能有更多展现“你行,我也行”的机会。

  十日谈

  我与特奥

  责编:史佳林

  特奥给他们的整个家庭带来了巨大变化,明请看本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互联网诞生
周衣冰老将军的青山恋
照蟹
金秋太行(油画)
阳光洒满我们的大家庭
红叶
新民晚报夜光杯A17阳光洒满我们的大家庭 2017-11-23 2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