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新民环球
     
本版列表新闻
阿片类药物滥用背后存在巨大利益黑洞~~~
阿片类药物滥用背后存在巨大利益黑洞~~~
阿片类药物滥用背后存在巨大利益黑洞~~~
阿片类药物滥用背后存在巨大利益黑洞~~~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阿片类药物滥用背后存在巨大利益黑洞
美国缉毒局“反毒战”败给药商?
葛畅
■ 阿片类药物滥用在美国已造成逾二十万人死亡 图GJ
  文 / 葛畅

  2016年4月,正值美国处方药泛滥之际,国会却通过一项法案限制了缉毒局的执法权责,使得缉毒局在对抗大型药物公司时丧失有力武器。《华盛顿邮报》与《60分钟时事杂志》近日进行的调研认为,国会通过的此项法案与处方药成瘾、泛滥有绝对关联。

  阿片类药物泛滥

  美死亡人数攀升

  据悉,美国阿片类药物横流已造成逾20万人死亡,是越南战争中美军死亡人数的三倍还多,且死亡人数仍保持上升态势。

  费城医疗局长法利提供的资料显示,今年费城每个月有100人死于芬太尼,这是一种处方止痛剂,常被用来替代毒品。14年以来,因服用止痛剂过量致死的人数增加了600%。美国缉毒局前办公室主任约瑟夫·兰纳兹在缉毒局任职10年间目睹了处方药在各城镇肆虐的境况。数以万计的止痛药,如维柯丁和羟考酮,通过非法手段流入经销商和用户手中。

  蒂娜·斯奈德回忆说,她24岁的儿子李文德沉迷于止痛药,在购物中心停车场被发现死于海洛因过量。“我可以真的感到我的心碎了,我没有说什么,我只是不停地乞求这不是真的。”

  在美国缉毒局工作近30年的马修·墨菲在《华盛顿邮报》采访中愧疚地表示,每天都有很多人死于阿片类药物,这一切本不应该发生。

  时常会有家属们追问:面对处方药泛滥,缉毒局都采取了哪些行动?

  缉毒局狂追猛打

  终惹怒药商行业

  面对处方药泛滥,兰纳兹认为药物行业已经失控,如果不遵守药物供应的法律,死亡事件将难以平息。他发现很多药店通过互联网销售处方类药物,于是提拔林登·巴伯对此给予管控。巴伯和兰纳兹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组合,对药物公司的非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但是,互联网药店被关闭后,新的购药方式又出现了。比如住在阿巴拉契亚地区的人开车到佛罗里达州,从那里的诊所获得处方,然后回到家里购买阿片类药物,每瓶30粒装的羟考酮售价为900美元。缉毒局官员意识到,需要采取新策略去对付这种新型药物销售手段。兰纳兹和巴伯把眼光放在了药剂师和医生之外,瞄准了药物公司,甚至有些是大型跨国药物公司。

  1970年通过的《管制物质法》规定,药物公司需要报告货物量异常大或可疑的订单,否则可能导致罚款甚至业务暂停。当缉毒局怀疑某家公司忽视可疑销售时,会对药物公司提出“上报可疑订单缘由”的命令,药物公司须在30天内上报相关文件,以避免被缉毒局吊销执照。

  在兰纳兹带领下,缉毒局频频警告向全国各地客户出售异常大量阿片类药物的公司,有时甚至会以“面临迫在眉睫的危险”为由,采取立即停牌等极其严厉的处罚,扣留经销商的可疑药物。

  尽管警告不断,有些药物公司依旧我行我素,大肆出货。2007年,缉毒局对美国最大的药物经销商麦克森公司发起调查,该公司存在数百个未上报的互联网可疑订单,最终缴纳了1320万美元罚款。2008年,兰纳兹和巴伯对另一家大型药物经销商卡地纳健康公司进行调查,最终处以3400万美元罚款。政府报告显示,10年来缉毒局共开出近4.25亿美元罚款。但这些相对药物公司每年获取的利益来说,只是九牛一毛。

  药商也开始反击

  新法案限制缉毒

  面对缉毒局的穷追猛打,药商们也逐一开始反击。过去10年间,一些前缉毒局人员放弃与药商的斗争,纷纷转而与药业公司合作。大批人才纷纷离职,导致斗争双方力量的倾斜,引起内部人士的担忧。

  2011年,巴伯离开缉毒局加入华盛顿特区律师事务所,开始为药物公司打官司。他在广告中写道:“如果贵公司面临缉毒局关于合规性问题的质疑,或者正在面对政府调查,我很乐意为您服务。”巴伯对缉毒局的战略了如指掌,精通如何保护医药公司的利益。

  麦克森公司和卡地纳健康公司聘请了两位前副总检察长为自己辩护,这两家行业巨头控制了美国85%的药物分销。面对兰纳兹的穷追猛打,两位前副检察长开始联系以前在政府共事的同事,获取内部消息。不久,兰纳兹就收到司法部有组织犯罪毒品执法工作队计划负责人詹姆斯·迪南的电话,询问他是否对副总检察长詹姆斯·科尔进行调查,并做出过激行为。兰纳兹感到震惊,他调查了数百起案件,但从来没有涉及科尔。他知道这是个信号,是在告诉他缉毒局应当收敛锋芒了。但他认为,“这是战争,我们要继续调查下去,不能退缩”。

  2016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的《保障病患获得有效药物执行法案》正式生效,改变了缉毒局40年以来的惯例。以前缉毒局被赋予广泛权力,可以对认为构成“迫在眉睫危险”的药物运输予以冻结。现在,缉毒局必须先证明药物公司的行为“立即构成重大威胁”才能行动,无疑给缉毒局的工作造成了更大困难。兰纳兹说:“新法案规定的‘立即’意味着即刻就会构成威胁,而我们无法立即证明其威胁性。”

  该法案旨在削弱缉毒局在药品管制方面的权力,是药商们的巨大胜利。药商们为促成法案通过,共投入1.02亿美元游说,其中出资最多的达4080万元,CVS医药集团出资3280万美元,美国连锁药局联盟则掏了830万美元。

  缉毒局高级官员表示,缉毒局多年来一直在阻止该法案通过,但来自国会和行业游说者的压力日益加剧,缉毒局最终被迫接受这项违背意愿的法案。缉毒局首席行政法法官约翰表示,原本缉毒局有权叫停医药公司的可疑药物进入市场,但新法案使缉毒局丧失了此权力。

  兰纳兹说:“医药行业的生产商、批发商、分销商与连锁药店从未像今时今日那样对国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让国会在阿片类药物泛滥全国之际仍通过相关法案来保护他们的利益。我们已经强势很多年了,现在忽然被叫停,就像在开保时捷时突然有人踩了刹车。”

  根据统计,缉毒局的“立即停止供药令”在2011年共发出65张,而在新法案通过后,执法权大幅削减,2016年仅发出8张。参议院国土安全及政府事务委员会领袖麦卡斯基尔已决定提案修法,让缉毒局在法律权限内有效监控药品市场,从源头管控阿片类药物滥开滥卖。

  马里诺放弃提名

  特朗普誓清余毒

  医药行业捍卫新法案是为了确保疼痛患者的合法治疗不受中断。该行业长期以来一直抱怨说,联邦处方药相关法律对医药公司上报可疑麻醉药品订单责任的定义过于模糊,而缉毒局与公司沟通不佳,对麻醉药品分销的惩罚力度过于严厉。

  医疗分销联盟发言人约翰·帕克认为,新法案并没有降低缉毒局执法力度,只是“拓宽了分歧发生时各方实时沟通的渠道”。但缉毒局首席行政法法官约翰表达了反对意见:“当下阿片类药物泛滥,嗑药成瘾与死亡人数大幅增加,新法案大大削弱了缉毒局的权力,缉毒局想要暂停不遵守联邦法律的药物公司行为在逻辑上看来是行不通的。”

  推动新法案通过的主要倡导者是宾夕法尼亚州共和党国会众议员汤姆·马里诺,现任总统特朗普提名他出任缉毒局局长。但在《华盛顿邮报》头版头条报道指出他为推动新法案收受医药游说团体给的近10万美元后,马里诺已放弃提名。

  特朗普对媒体宣布:“现在是全国紧急状态,我们将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来对抗阿片类药物危机,阿片类药物对美国造成的危害超过我见过的任何一种毒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新民环球
   第A21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2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4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热点锁定
美国缉毒局“反毒战”败给药商?
阿片类止痛药物
美进入紧急状态
新民晚报新民环球A20美国缉毒局“反毒战”败给药商? 2017-11-23 2 2017年11月2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