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理念分享/金融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IPO忽紧忽松让人眼花缭乱
应健中
  中国股市的IPO,真是忽紧忽松,而且松松紧紧都有理由。一年前,股票发行实行的是宽松政策,那时对相当一部分公司实行“绿色通道”,比如:对来自贫困县的公司实行“即报即审、审后即发”,以致一部分公司立马迁址至贫困县,以期挤入快速通道;又比如:对那些科技股放宽标准,这种放宽既反映在盈利要求上、也反映在审核排队可以插队上……

  数据表明:2006年至2016年,发审委审核新股共计2145家,审核通过1834家,审核未通过311家,市场整体通过率为85.5%,近3年连续保持在90%以上,去年的通过率为94%,过往的10年,有幸进入IPO程序的公司真是赶上了圈钱的好时光,这样的通过率还被毙了,那只能说明这公司也太烂了。

  这样的节奏在今年上半年还保持着,那时管理层信誓旦旦地决心要消除IPO排队的“堰塞湖”,新股要实行常态化发行。然而,近两个月来这种局面出现了大逆转。也许起因是那个给市场不断出麻烦的公司乐视网,现在乐视网还处于停牌状态,但七年前审核乐视网的发审委员纷纷被查,虚假上市、欺诈上市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接下来我们看到了这样的景象:发审委换届、换届的委员宣誓、成立监察委员会、对发审委委员终身追责,于是这一个多月中我们看到了另一番景象:换届后一个月,IPO通过率只有59%、最厉害的一次6家毙了5家、行使否决权被媒体称为投下了“神圣”的否决权,这市场变得令人眼花缭乱……

  那接下来的问题,在如此严格把关之后,以后上市的公司都是好公司?即便是好公司就不套人啦?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吧。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现行的IPO机制,现在的新股发行实行“饥饿营销”,偌大的市场一天发行一点点新股让大家抢,上市后全国资金一个个炒,一个个封涨停,高价换手后,将炒作者统统挂在上面,然后进入漫漫的割肉比赛……不知谁想出来的,新股都按22倍市盈率或低于行业平均市盈率规则发行,询价如同虚设,上市后都按照第一天44%涨停、接下来N个10%涨停,现在这批股票大多数都弄成了这种熊样,当然,也有人会表述,这是市场的炒作行为,活该!但绝大多数次新股都弄成了这个熊样,这就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一年来的新股跌破发行价了。那个发行价55.88元的步长制药上市后涨到155.41元,上市一年来没有股本扩张过,现在跌破发行价,一年来买入者套得坚如磐石。

  此类例子还有很多很多,这些案例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上市差不多一年的次新股,当时发行的方法与现在一模一样,上市的套路都是:22倍市盈率发行,上市后N个涨停,炒出一个高价后开始漫漫的下跌路,上市一年后,早期搭船的原始股东套现,三年后大股东套现,由于原始股东持有的股份都是低成本或无成本,即便股价一跌再跌,这些原始股东还是赚得盆满钵溢,这就是次新股给市场带来的灾难,问题是这样的模式还在延续,现在的新股差不多就是明年的次新股。别看当下的新股炒得欢,小心来年拉清单。    应健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郊野大地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文体汇
   第A08版:聚焦/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跨界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夜光杯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阅读/连载
   第A14版:金融城
   第A15版:金融城/家庭理财
   第A16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7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18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A20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A22版:专版
   第A23版:摩登
   第A24版:福彩专版
IPO忽紧忽松让人眼花缭乱
“平台”之后的核心资产
良禽择木而栖
好股票,不要抛
什么都不懂,你就买50ETF
股市换马概念
新民晚报理念分享/金融城A16IPO忽紧忽松让人眼花缭乱 2017-11-25 2 2017年11月25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