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柘林镇新寺村虹光9组,村民宅基前一条几十米的生态廊道,让周边不少村民为之羡慕,大家都称它为乡村“微公园”。然而半年前,这里还遍地违章。该村党总支书记陆海波介绍说,今年村里推进无违村建设,这里的违法建筑被一举拔出。为防止违法建筑“返潮”,该村在这条宅基前统一规划生态“微公园”建设,如今,看到自己宅前有了那么一条美丽的“风景线”,一些当初拆违时有点“小想法”的村民,也主动加入到“和美宅基”的建设中,为改善乡村生态环境贡献自己力量。
早在多年前,柘林镇就有了编织生态“画卷”的规划。今年以来,柘林镇继续深化“绿色”理念,将生态林地带进村里,带到百姓的宅前屋后,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让农村居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开挖河道、搬运建材、种植绿化、铺设地面……年初,在柘林的新镇公园施工工地上呈现一片繁忙的景象。为赶施工进度,工地的工人们早早地在节后回到了工地,马不停蹄开展施工,确保新镇公园能如期完成施工。
在去年开始的水环境治理中,村委会附近的南横泾始终面临“反复整、整反复”的尴尬境遇。究其原因,与该河边上的水产养殖业不无关系。今年年初,该村痛下决心,将河道附近的几个养殖塘进行退养;同时依托地形,顺势打造湿地公园,引入滚灯、田山歌、新寺手狮等多项当地非遗文化元素,让村民在家门口感受到生态之美和乡愁之韵。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邵毓琪 陶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