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冷战前哨”
千岛群岛位于俄罗斯远东堪察加半岛与日本北海道之间,历史上,两国曾反复争夺,尤其群岛的南部岛屿归属问题至今让两国关系不睦。日本宣称国后、择捉、色丹和齿舞群岛为“北方四岛”,要求俄罗斯归还,但俄罗斯称它们为南千岛群岛,强调是本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冷战时期,苏联把整个千岛群岛视为进出北太平洋的“前哨”,部署了重兵。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因国力不支而收缩防务,岛上驻军也因消耗巨大而大部分撤回萨哈林岛。然而随着美国强化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尤其怂恿日本参与海外军事行动,让俄罗斯产生警觉。
2016年秋,俄国防部首先宣布在千岛群岛中部的松轮岛重建能进驻护卫舰的海军基地和起降运输机的军用机场。11月22日,俄太平洋舰队突然在有争议的南千岛群岛部署“棱堡”和“舞会”岸防系统各一个营(分别在择捉岛和国后岛),两个营均隶属第72岸防旅,控制俄日之间的关键水道。据悉,“棱堡”系统配备的P-800“缟玛瑙”反舰导弹可切换为卫星定位导航,曾在叙利亚打击过地面目标,而“缟玛瑙”射程达600公里,能覆盖整个日本北海道。
仅剩的机炮师
目前,部署在千岛群岛的俄军主力部队是机枪炮兵第18师,该师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在远东组建的驻垒地域守备部队。顾名思义,机枪炮兵师的火力较强,但机动性差,主要适合守卫要塞区等永备防御设施。1978年5月18日,第18师师部在哈巴罗夫斯克正式组建,随后部队整建制进驻千岛群岛,目前是俄陆军唯一的机炮师。
第18师师部在择捉岛的克里尤奇镇,主力是驻择捉岛的第46团(原摩步第484团)和国后岛的第49团(原摩步第605团),独立坦克第110营和师部一起呆在克里尤奇镇,还有独立第584装备维修营,独立第911后勤保障连和一个独立火箭炮连(4门220毫米BM-27火箭炮)。2014年,该师在国后岛新增一个无人机分队和第1229无线电对抗连。作为该师的突击力量,建制内的独立坦克第110营有78辆T-72B,数量接近正常编制的一个团。
从编制看,俄军机炮团辖第1、2机炮营(即加强火力的要塞步兵营),1个搭乘MT-LB装甲车的摩步营,1个坦克连(9辆T-72B坦克),1个炮兵营(18门152毫米2S5自行加农炮),1个火箭炮连(6门122毫米BM-21火箭炮),1个反坦克炮连(6门100毫米BS-3加农炮),1个负责5公里防空的防空营(6门23毫米“石喀勒河”自行高炮,6辆9K35野战防空系统发射车和27部9K38“针”便携式导弹发射器)和1个负责15公里防空的防空营(8辆“雷神-M2U”导弹发射车)。
但俄罗斯《新时代》周刊透露,第18师看似兵器数量很多,但型号普遍老旧,总兵力也只有3500人,缺额达三分之二。师属部队长年驻扎在偏远苦寒之地,自1989年起,苏军为部队建设钢筋混凝土的训练和住宿设施并沿用至今。为了稳定军心,俄国防部为第18师的合同兵开出的工资要高出其他部队两三倍,军官的服役补贴也很高。
为何现在增兵?
撇开外交争吵不谈,俄罗斯强化千岛群岛防务,有紧迫的现实安全需要。目前,俄太平洋舰队的水面舰艇驻泊地是符拉迪沃斯托克,前出至太平洋的通道毗邻千岛群岛,俄军在千岛群岛建基地,有助于确保舰队进出作战海域的安全,打破美日“第一岛链”监视封锁网,同时从南翼掩护位于堪察加半岛的维留钦斯克核潜艇基地,堪称俄军“瑰宝”的955型核潜艇就部署在那里。
不过,俄军扩建千岛群岛基地,首先面临的是资金不足,当地远离俄罗斯本土,人烟稀少,经济落后,构建完善基地所需的多数原材料和设备都要从外界输送。有评论家指出,千岛群岛常年多雾,客观上不利于飞机舰艇常年驻泊训练,若在岛上修建几个能安排战机起降的机场,要比建设大型基地划算得多。
但上述意见显然不被俄国防部所接受,尽管存在困难,俄军强化千岛群岛战备的决心没有动摇,俄军正用T-80BV坦克来代替第18师的T-72B,还添置两门300毫米BM-30火箭炮。俄军还可能间断性地在国后岛部署S-400防空系统,强化对驻日美军的监视工作。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