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秦 丹
  秦 丹

  就业,老百姓叫“找饭碗”。在自媒体时代,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坐在家里,就可以办公司、开培训班、做生意,这世界变了:“金饭碗”常常被主人“砸掉”,不到单位上班也能挣钱养家养自己。我认识的一个同行,离职后办了个自媒体,最近居然哗哗地“下”钱了;另有一位朋友,做网店化妆品推销生意,也“火”了。

  不可否认,在这个时代虽然出现了许多新的业态,“斜杠青年”财源广进,宅在家泡电脑的可能是销售专家,但许多传统行业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冲击,比如银行业,网上银行越发达,有可能打包回家的网点店员就越来越多。就业和失业,正在重建这个社会的经济秩序。有的人“上台阶”,有的人“下楼梯”。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句话深刻道出了党和政府心系群众、关注民生的政治情怀,也阐述了就业对于民生的根本性意义。的确,没有高质量的充分就业,人民群众何谈过上美好诗意的生活?因此,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破除妨碍劳动者社会性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就业事关家庭幸福、社会稳定,从长远看,也关系着一个民族的发展和一国的国运。若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得不到充分、合理的运用,那后果恐怕不堪设想。对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来说,就业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让人力资源动起来,一方面,对基层劳动力,需要给他们增加“能量”。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有关部门须“精准扶贫”,“手把手”扶上马、送一程,担负起民生责任。另一方面,对高层次人才而言,社会就业要有充分的“流动性”,想走的走得掉,想来的来得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让人力资源自然地流动起来才好。

  让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一个社会就不会形成令人窒息的阶层固化,而是一池充满生机的“活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热线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新民环球
   第A26版:论坛/新民环球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广告
   第A28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9版:新民教育
   第A30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31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A3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习近平应约同特朗普通电话
走出上海特色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认真谋划好明年和今后五年的工作
“赛伊夫”号回娘家
申通地铁荣膺 “全国质量奖”
新民晚报要闻A02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2017-11-30 2 2017年11月3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