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玮出生于上海,父母在安徽淮南工作,她由祖父祖母带养长大。她的曾祖父祝纪常是私塾老师,后来担任苏州市吴县政府督学。她的祖父祝总骏曾在原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任教,祖母顾乃瑾是小学美术教师,母亲谈洁玉从教40余年,曾任安徽现代工程信息技术学院院长。
1995年8月,谈洁玉从安徽起身赴北京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绕道来上海看望即将分娩的大女儿祝玮。母亲带着愧疚对女儿说:“抱歉啊,我不能照顾你,你要好好保重……”当时祝玮已经是一个有四年教龄、两年班主任经验的初中英语教师,对母亲的忙碌虽能理解,但心中多少有些抱怨。印象中,母亲做事认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备课时常常为某个知识点而绞尽脑汁。祝玮至今记得母亲最爱讲的一句家训:“上课就要上好,每堂课都要争取上出最好的教学效果。”
“要做一个好老师。”无论教什么样的班级,祝玮总是怀揣着这份简单朴实的愿望走上讲台,走近学生。为了提高课堂实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她从课堂教学入手,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学生基础薄弱,祝玮就义务为他们补课,笑称自己“全年无休”。
从女儿顾妍蘋记事起,祝玮回家后总是在伏案工作,写教案、做PPT,有忙不完的事。1999年,祝玮的先生因病去世,那时顾妍蘋才三岁。祝玮一人带孩子,还要做初三的班主任,迫于无奈只能经常把女儿一个人放家中。
“特教学校的孩子既单纯又热情,我希望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到他们。”今年刚入职的顾妍蘋教的是心理课和餐饮面点课。她白天上班,每周一三五的晚参加面点师培训。“以前逢年过节,妈妈总是带着她的学生外出活动,留我一人在家,我总是不理解,也怪过她。但现在我遇到什么好事,有什么好东西,第一时间也会想到自己的学生,想着给他们惊喜,让他们更开心。”顾妍蘋说。
教师的烙印,从教的缘分,早已深深融化在这对母女的血脉里,融于家风之中,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