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朵云轩艺术中心“云集”揭牌仪式上点映的《至爱梵高》,用一封无法投递的信件串联起梵高在去世前最后六周里与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人物之间的秘密,以他人的眼光和叙述重构了梵高生命中的最后时光,也提出了对于梵高死于自杀的质疑,然而,电影最后,梵高回眸间以背影告诉观众:追究他杀和自杀,对这位无路可走、无处突围的艺术家而言早已失去了意义。他在病床上说的:“It is better for everyone.”(这样对每个人来说都有好处。)道尽无奈。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出品方历经7年的时间,邀请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以梵高120幅油画作品为基础,幻画了62450幅油画。最后,把这些画作叠加起来,以12幅/秒的速度进行放映,才呈现出了银幕上一笔笔流动的令人眩目的效果,好像是带领观众进入画家的视野,跟随着他的手他的眼共同创作。
从影片的第13分钟起,梵高的画作一幅接一幅,缓缓浮现。最初,是梵高绘于1887年的《阿尼埃尔之桥》。这座桥位于塞纳河上,塞纳河是梵高最喜欢画的景致之一。紧接着,“瓦兹河畔游艇”“瓦兹教堂”“克里奇大道”“风车小镇”“蒙特马的小坡路”“蒙特马街道上的铁轨”“在观景台俯瞰蒙特马”“巴黎屋顶景观”……随着邮差之子阿尔芒的足迹,梵高画中的景象纷纷苏醒,罂粟田,麦田,咖啡馆,酒馆,无数熟悉的场景在画笔中流动起来,“母牛”、“喝酒者”等画作,也渐渐复活。画面中的所有人物都出自梵高的作品唐吉老爹、弹琴的玛格丽特、加歇医生……
最后的画面,镜头从约瑟夫父子的背影中渐渐抬高,转化为梵高最著名的《星空》,从黑色的火焰般的柏树上掠过。梵高曾说,自己热爱画夜晚的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世人知晓度极高的梵高标志性作品《向日葵》系列的相关影像却并未在电影中出现。1886年夏天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梵高第一次画向日葵,一共存世11幅,明朗、感性、主观的用色风格对现代绘画影响极大,在今天仍能直入人心。麦田里的乌鸦惊叫着飞向天空,可是那片麦田里早已寻不见梵高。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