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新民健康/健康+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齿常叩、腹常揉、脚常搓
这样养生有用?
高 媛
  高 媛

  发常梳可缓解头痛、耳鸣;目常运可缓解眼睛疲劳;齿常叩、漱玉津则可强健脾胃……网上一直流传着林林总总的养生方法,真的有用吗?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盖云表示,这些方法均为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正确使用不仅可加强体质,且对很多慢性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一、发常梳

  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十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梳头发,经后脑回颈部。 “头为诸阳之会”,每日“梳发”可维持头脑清醒,加速血液循环,缓解失眠症状。阳气升发的早晨及阳气最旺的中午最宜进行此项活动。

  二、目常运

  每用眼一小时可看远五至十分钟,也可闭目养神一会,起到振奋精神,保护眼睛的作用。

  三、齿常叩与漱玉津

  中医有鼓漱搅海的说法。鼓漱就是漱玉津,指用唾液漱口,用舌头沾染唾液后清洗牙面、牙缝、上下颚等部位,唾液还有消毒作用,比清水更有利于保持口腔环境的清洁。还可起到帮助消化,强健脾胃的效果,对于干燥症患者有奇效。

  叩齿指空口上下牙做咬合运动,该动作会产生压力,使牙床骨得到锻炼,增强牙体本身的抵抗力,对于补肾也有一定功效。但牙齿本身就存在松动的市民要避免,可能会使牙齿提前掉落。平时上班,不需要说话时就可以做做,主要适合中老年人。

  四、耳常鼓

  双掌掩耳,大拇指按压后脑风池穴,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扑扑」有声。该动作可对鼓膜起到训练作用,还可缓解偏头痛、耳鸣等症状,提高听力。

  五、腹常揉

  将手搓热,手暖后两手交叉。若是便秘问题,右手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若需缓解腹泻则为逆时针,动作轻柔,勿需太大力气。此动作可加强血液供应,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揉腹同样适用于小儿科。小儿发烧,睡眠不好时,家长可将双手搓热,隔着衣服将手放置肚脐上方,随着小儿呼吸缓缓上下动作半小时,不要过度剧烈,此举还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

  六、常散步

  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生活中较常见的养生方法,但冬季散步有讲究。首先由于饭后血液集中供应胃肠道,此时散步,会致血液供应不足,因此,应在饭后半小时后再散步。其次,冬季寒冷,老年人散步要注意保暖。有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在过于寒冷的天气,应避免外出防止血压波动过大病发。散步应维持较慢的频率,不要快走或奔跑,以微微出汗为宜。

  七、脚常搓

  先擦脚心涌泉穴,其后由涌泉穴向下按摩,再搓至脚趾,循环往复,对于慢性病的防治有一定效果。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对身体有益。在搓脚前还应泡脚二十分钟,需注意让热水没过脚踝,可使搓脚效果更佳。但糖尿病人、血管病人不宜泡脚。

  此外,盖云医生还推荐低头族、久坐族可尝试以下两种锻炼小方法:首先是贴住墙根,踮起脚尖,维持一分钟左右,坚持下来可缓解头晕等症状。其次可选择坐姿进行锻炼,微微绷紧身体,脊柱伸直,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同样维持一到两分钟时间。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综合新闻·广告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广告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新民法谭
   第A22版:新民法谭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旅游
   第A26版:出行优荐·广告/新民旅游
   第A27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广告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A29版:旅游资讯
   第A30版:旅游资讯
   第A31版:旅游资讯
   第A32版:旅游资讯
   第A33版:旅游资讯
   第A34版:旅游资讯
   第A35版:旅游资讯
   第A36版:旅游资讯
65岁后,这八个动作会“要命”,真的吗?
齿常叩、腹常揉、脚常搓 这样养生有用?
生活中有这样几种“病”不用治是真的吗?
新民晚报新民健康/健康+A23齿常叩、腹常揉、脚常搓
这样养生有用?
2017-12-19 2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