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7: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年终民生特稿1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申城交通大整治
从挤到自觉守序
张龙 潘高峰 方翔
■ 年初,徐家汇商圈道路上,不少司机实线变道插队(左图)
■ 12月21日,同样的道路上,车辆有序通行(右图)
扫描二维码 观看现场视频
  “秩序好了,堵车少了,车让人了。”

  作为一名负责停车管理的保安,这是40岁的王兴山对上海交通变化的切身感受。

  上海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通过全覆盖、零容忍的严格执法,补交通管理的短板,也补市民法治素养的短板,迄今已经持续了一年零九个月。在这6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上海的交通秩序日渐改善,市民的遵法意识也在不断提升。

  交通事故是交通秩序的晴雨表。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12月19日,全市发生一般程序道路交通事故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2.79%,13.09%,11.34%。

  2017年将尽。记者近日走上街头,实地探访上海交通文明和科学管理的点滴细节,与交通参与者们共话“补短板”的获得感。

  本版摄影 本报记者 张龙

  记者探访

  严执法 巧疏导 小变化带来大惊喜

  医院门前

  人行横道总能空出来

  昨天早上,杨浦区长海医院门前,车流排起了长队。这是长海路最繁忙的时刻。作为连通东西的通道,这条短短800米的马路上集聚了两家医院,一所学校,还有10条公交线路通过。

  车多,但秩序不乱,喇叭声几乎听不到。最让人惊喜的是,车静止时,医院门前的人行横道总能空出来;车流动时,遇到过马路的行人,大多数车辆也都会停下让行。在这样一个拥挤忙碌的早晨,显得尤为不易。

  除了多名交警疏导交通,现场还有6名辅警协助维护秩序,并对来往的非机动车开展整治。进医院停车库的车辆、借道通行的车辆、非机动车、行人各行其道,虽然车辆时有排队,但一直在缓慢行驶。

  “以前早上,这里堵得根本动不了,一直要排到隔壁的恒仁路。”杨浦交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任英俊认为,秩序来自于管理,也来自于人们交通文明意识的提高。据任英俊介绍,每天仅长海医院的门急诊量就超过12000人次,但附近的3个停车场车位总数加起来只有1600个。车库饱和后,乱停车现象突出,加上出租车上下客,让并不宽裕的马路资源捉襟见肘。“车乱停,赶了又来,至少一根车道被占掉,机非混行,行人随意乱穿,一乱就堵。”

  治堵先治乱,交警部门与医院联手,改造道路,在医院门前设置了出租车下客专用通道,还完善和增设了非机动车和行人隔离栏,行人过马路只能选择人行道通行,冲突点减少了,警力可以集中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这几天,一段时长不到10秒的小视频在微信朋友圈里“火”了。它不光记录了机动车在人行横道前礼让行人的温馨时刻,还记录下了一位小朋友过马路后,向司机鞠躬感谢的暖心一幕。

  昨天,记者在长海路上同样看到,行人过马路时,停车等候成为多数驾驶员的选择。上午10时许,两位白发老人看完病拎着大包小包携手穿过马路,走得很慢,等在斑马线前的车子排起了队,但没有一声喇叭催促。记者事后采访了这两位来自江苏的老人,他们起初并没有注意,但听了记者的介绍,非常感动。

  传统堵点

  车让人了反而通行快

  延安高架华山路下匝道,同样是个传统堵点。每天早高峰车流总会排起长龙。昨天,记者在这里观察发现,虽然排队的车龙长度依旧,但通行速度却在大大提升。

  “经过这个路口的时候,常常发现交警会引导直行车辆提前越过停车线等候,这样可以使得车流的通行更快一点。”王先生是沿街一家写字楼上班的白领,昨天开车经过这里时,他告诉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路口交警的执法更加科学和人性化。

  记者采访了路口执勤的交警周良,他说引导直行车辆越过停车线等候,主要是受到了转弯等候区的启发,每次多让两三辆车子过去,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对缓解交通会有不小的帮助。“在提高通行率的同时,我们也对强行变道、鸣号等车辆加强处罚。在延安路华山路路口处,我们安装了‘声呐’电子警察,还有醒目的黄色指示牌提示驾驶员‘电子警察监管(违法鸣号)’,下方显示屏实时曝光违法鸣号的车辆号牌。”周良说话间,记者恰好听到一声鸣号。很快,大屏幕上跳出了车牌号码:苏Exxxxx。

  与延安西路华山路路口相邻的南京西路延安西路路口,除了大量的人车流,还有地铁施工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交警游恺捷告诉记者:“这里行人和车辆交错密度大,以前私家车主不礼让行人,往往会互相抢道,恶性循环,现在车辆礼让行人已被绝大多数司机所接收,通行反而大有改善。”

  当了十多年协管员的魏师傅告诉记者,交通大整治之后,行人的交通守法意识也有了很大增强。“虽然还存在着少数不遵守红绿灯的情况,但只要提醒,总会虚心接受并退回上街沿。”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方翔

  百姓心声

  车好开 路好走 守法意识入人心

  >>> 束明明(居委干部,安波路兰馨苑居民)

  上海搞交通整治,老百姓真的感受到了变化。我儿子不止一次跟我说:“妈妈,现在车比以前好开多了,抢道的人少了,主动让的多了。”

  说实话,以前我过马路也是乱穿的,总是觉得大家都这样。但实际上我们也不喜欢。我记得有一次出国旅游,一个团里的人过马路闯红灯,导游拦着我们说:“你们中国人就是不守规矩。”当时我心里很不高兴,却没法否认。我当时就想,不知哪一天我们也能做到像国外那样大家都遵守交通法规。

  这次交通大整治,我感到不管是公交车、小轿车、出租车,开车都规矩了,尤其是乱停车的现象几乎看不到了。行人的素质也在提升,我在路口就听到过大人教小孩:红灯停,绿灯行,黄灯准备。这说明交通守法意识真的深入人心。

  我衷心希望交通整治能够继续加大力度,保持得来不易的成果。

  >>> 金海波(杨浦交警支队四大队民警)

  作为一名在一线执法的交警,交通大整治以来最大的“获得感”就是群众对我们的执法越来越支持。

  去年6月,我在中原路翔殷路路口执勤,当时天很热,汗水不仅湿透了我的警服,还从我的警帽帽檐流到脸上。当时一位不认识的女性市民从我身边经过等红灯,看到我满脸是汗,就从包里拿出一张湿纸巾递给我说,“警察同志,擦擦汗吧,你们太辛苦了。”

  交通大整治期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市民这样做了。我遇到过一位老阿姨给我撑阳伞,遇到过市民给我送水喝……尽管天气热,但群众的支持让我就像喝了一杯凉茶一样,很舒心。

  这只是一个缩影。交通大整治以来,交通参与者、尤其是机动车驾驶员的守法意识大幅提升。以前拦车下来,驾驶员抵触情绪很明显,现在大多会主动认错。尤其让我们感到温暖的是,以前我们处罚交通违法,边上帮腔的大多指责我们,现在倒过来了,大多数围观的市民都会为我们撑腰,这也说明市民的守法意识得到了整体性的提升。

  交通大整治仍在进行,我们执法管理的重点也转到行人和非机动车上,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不断啃硬骨头,把交通大整治推向深入。

  >>> 李建军(上海浦东海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驾驶员)

  说实话,交通大整治以后,开始很不适应,但现在真的感觉到车越来越好开了。

  以前乱停车、乱穿马路是普遍现象,我们司机最怕的就是突然有一个人冲出来。现在乱停车现象少了很多,行人也管起来了,说没人乱穿肯定是假的,但真的比以前少了。

  就拿我自己来说,开车也小心了很多。看到黄灯闪,以前的第一反应是加速冲过去,现在第一反应是踩刹车。以前看到有车挡路第一反应是按喇叭,互不相让,现在不但不按了,还会主动让行。其实大家浪费的时间反而少了。

  乘客的变化也很大,这一点相信出租司机都有感受。大整治刚开始的时候,经常要为停车下客的地点和乘客发生摩擦,很多地方划了黄线不能停,但乘客就是不理解,解释也解释不通,现在这样不讲道理的人越来越少了,大家都知道黄线不能乱停,也都能体谅我们的难处,有的还主动帮我找没黄线的路停车。

  我觉得,交通文明要搞好,可能不是一代人就行的,衷心希望交通大整治能够坚持下去。也提一些小小的建议:希望在郊区也能和市区一样,多开设一点吃饭、上厕所的停车点,让我们出租车驾驶员可以安心解决个人问题。

  >>> 顾祥(上海恒风汽车租赁有限公司班车驾驶员)

  我开的是47座的大客车,车身长度超过11米。在上海,这样的大车很难开,因为车太多,人也太多。尤其是以前,占道压线的多,开斗气车的多,一不小心就会碰碰擦擦,心很累。交通大整治以后,可以说大家的坏毛病都改掉了不少,学会了相互礼让,心态也平稳多了。

  如果说有什么获得感,我觉得安全就是最大的获得感。现在,我们公司每个月两次交通安全培训,还有每个月针对驾驶员的违法查询和教育整顿,守法开车成了大家的习惯,一年多以来,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的交通事故。不光我自己心安,家里人也放心多了。

  有一点建议,希望在管好机动车的同时,加强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管理。我们开大车的最怕行人和非机动车贴着我们,因为有盲区,拐弯的时候根本看不到,一不留神就会带倒人。在我们大车司机边转弯边注意观察的同时,不知道能不能在法律上有所规定:行人和非机动车要主动和大型车辆保持安全距离。

  >>> 安翊青(市政协委员、律师)

  交通拥堵是特大型城市的“痼疾”。上海自去年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以来,越来越多的上海市民在交通大整治中有了获得感。

  一年多的交通大整治,通过简单干脆的直接处罚,更快地让普通市民增强交通规则意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整治是行之有效的,越来越多的市民在驾车、步行过程中,有意识地遵守交通规则。没有比生活在一个让自己感到安全无忧、运行有序的城市更让人有感到满足的了。以前我们时常感慨欧美和其他国家的交通文明,比如在日本东京,机动车驾驶员都有一种礼让的默契,比如在合并车道或者支道汇入干道的时候,驾驶员一般情况下都能遵守秩序,一辆插一辆地交错汇流。在交通管理部门的严格整治之后,上海的高架道路上也形成了这样有序的局面。

  这一年来,周围的交通明显地更加有序,闯红灯、超速行驶、违规驾驶的情况越来越少,原本路边乱停乱放的车辆也逐渐消失,生活环境更加整洁而有秩序,普通市民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了城市带给自己生活的便利。

  同时,上海市民也看到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诸如51路区间公交车的开通,P+R停车场的增设,路边非机动车停放的管理,有轨电车的建设,这些新的尝试让市民获得了更优的出行选择,是身边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红利。

  >>> 丁芳 (上海交通广播频道总监)

  作为专业媒体人,我见证了这座特大型城市的交通秩序在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变化;见证了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交通行为、守法意识在一年多时间里发生的变化……不断向好的方向改变,大家有目共睹并为之欣喜。这些变化不仅为城市添彩,更让百姓受益。

  记得今年十一长假期间,网络上的一段视频感动了许多人。当时,上海前往崇明的G40、G1501高东收费站出现大车流的拥堵,如同停车场一样的高速上,密密麻麻都是车,但右侧的整条高速应急车道却没有一辆车因为拥堵而违法占用。这“空空”的画面让市民感慨:这守法和文明程度,配得上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称号。

  这种点滴的变化,都是我们看得见的交通大整治的成果。巩固已有的成效,这很重要,如果违法行为反复卷土重来,其实是对此前所有的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目前整治重点向行人和非机动车倾斜,这些都是老大难问题。

  凡事最怕认真和坚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恒心,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我们都希望上海这座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美丽都市,同样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有序、安全和素养。

  >>> 法勇生(虹口区人大代表、公司高管)

  “给人民群众更多的获得感”,既是十九大精神的要义,也是我们上海当好“排头兵、先行者”的题中应有之义。在我看来,获得感不仅仅是收入更多、保障更好,也是天更蓝、水更清,当然也包括出行更安全、交通更顺畅。

  作为人大代表,我曾与所在的四川北路街道江西北、河南北社区居民交流。他们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有法律法规意识的,但平时容易忽视,也容易从众。通过交通大整治,让自己原本淡漠的意识增强了、忽视的细节重视了。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机动车违法,一整治就能管一阵;后来非机动车和行人违章,一整治也有明显改善;现在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比较突出,通过这次的整治,交警、辅警、交通志愿者一起发力,也明显好了很多。

  江西北社区有一位老党员,是多年的交通志愿者。他说,机动车管好了“主动脉”就好了,非机动车和行人管好了,“毛细血管”就好,共享单车乱停放问题一改善,整个环境面貌和人的心情也不一样了。我感到,大整治让老百姓增强了文明出行观念,也让大家体会到了文明出行的便捷。

  交通大整治的获得感——“出行更安全、交通更顺畅”,既是每一个老百姓的,也是我们这座城市的。这正是我们开展大整治的初心。

  本报记者 潘高峰 方翔 整理 

  记者手记

  获得感是根本

  潘高峰

  上海搞过不少次交通整治,决心这么大,坚持这么久的,是头一回。

  交通大整治能够不断推进,得到社会各界的力挺,除了理念与方法的创新,最关键在于,它让这座城市的市民有获得感,享受到了交通改善的红利。就像市民们所说的那样,秩序好了,堵车少了,车让人了,城市变得安静了……得益的,是每一个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

  有些获得感,眼前能看到;有些,则不妨放眼度量。大整治解决的看似眼前的顽疾,事实上,它攻克的是这座特大型城市未来发展的难题,提升的是整个城市的文明素质和软实力。这更弥足珍贵。

  采访时,很多市民对大整治提出了更多要求:加强行人非机动车管理,加强共享单车管理,加强静态停车管理……大家的希望,其实都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希望有更多的获得感。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大整治依然在路上,重心也如大家所盼望的那样,转移到了对行人和非机动车的治理上。目前,警方已经在探索建立共享单车的统一管理平台。可以期待的是,上海未来的交通会更加有序,更加安全,更加高效。

  相关链接

  上海交通大整治大事记

  ● 2016年3月25日,上海市公安局发布关于加强上海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通告,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正式启动,重点整治十大类违法行为:机动车乱停车、机动车乱占道、机动车乱变道、机动车乱鸣号、机动车涉牌违法、机动车路口违法行为、机动车逆向行驶、非机动车乱骑行、行人乱穿马路、非法客运。

  ● 2016年5月4日,警方宣布推出交通违法行为视频举报平台。

  ● 2016年5月10日,上海警方宣布,大整治不局限于10大违法行为,将做到全覆盖、零容忍。

  ● 2017年3月25日,被称为“史上最严交规”的新修订《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与原版相比,新版条例85%以上条款为新内容,新增加了20余种违法行为。

  ● 2017年6月22日,上海警方宣布,交通大整治将在全面整治各类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基础上,重点整治非机动车乱骑行、乱停放、“禁非”道路和区域通行,电动自行车无牌上路行驶和行人乱穿马路。

  ● 上海公布首批街镇规范行人和非机动车交通行为样板路段、区域,共涉及全市16个区218个街道(镇、乡、工业区),448处路段、区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年终民生特稿1
   第A07版: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年终民生特稿1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申城交通大整治 从挤到自觉守序
新民晚报齐心补短板 共话获得感年终民生特稿1A07申城交通大整治
从挤到自觉守序
2017-12-25 2 2017年12月2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