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进彼此认识
法国媒体评论说,相比起未来五年的任期,马克龙的中国行来得似乎有点早。但马克龙并不这么觉得,他甚至在8日刚抵达中国时就表示,“以后起码每年来一次”。
从古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开始访华之旅;别出心裁地送上共和国卫队的8岁骏马作为礼物;临时改变计划,在参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大雁塔后,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前发表演讲,传递共建“一带一路”的信号;携妻子布丽吉特现身紫禁城;与马云、刘强东等中国企业家见面;参加中法人工智能论坛……满满当当的行程间隙,马克龙一天内更新31条推特,还跟随行翻译学了句中文“让地球再次伟大”,并将“刻苦学习”的视频晒在推特上。
应该说,马克龙在他的中国首访中释放的善意有助于法国对中国的认识,对中国而言也很有必要。复旦大学法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骥指出,虽然马克龙对“一带一路”倡议态度积极,但法国国内仍有不同的声音,对中国的倡议疑虑重重,此行加深了马克龙对“一带一路”的认识。而与中国企业家的对话,让他更了解中国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最新发展,意识到法中之间需要彼此开放市场,优势互补,对等合作,在开放的环境中提升竞争力。
收获“双赢”大单
对马克龙来说,此行也许还有另一层意义。“法国被视为中国的老朋友,但现在它更多地只是与一种生活方式相关:香水、时尚、浪漫……”在接受法国24电视台采访时,法国国际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洛卡坦率地说道。在他看来,这位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想要改变这一现状,让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再深入一些。
要实现法国的雄心离不开中国。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丁纯表示,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欧债危机后沉寂多年的法国想重振雄风,绕不开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洛卡也认为,中国在一些方面的确领先于法国,“如今,中国是不可缺少的伙伴”。
带着和中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展开合作、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提振国内经济、解决就业的目标,马克龙来到中国,但事实上这也是一次务实和双赢的国事访问。9日,在两国元首见证下,两国商界对话平台——中法企业家委员会得以建立;签署的一系列大单中,有航空、核能等传统合作领域,比如法国核能公司阿海珐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签订100亿欧元大单,为遭遇困境的阿海珐公司雪中送炭;中法也找到了新的合作点,比如欧洲最大的养老康复集团欧葆庭集团与中国签订大单,法国养老集团竞相进入中国市场;两国还在“中国制造2025”与法国“未来工业计划”战略对接、气候变化领域取得进展。“这对中法两国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张骥说。
推动中欧关系
在深化互信合作的基础上,马克龙的中国行也明确表达了他对法国在欧中关系中扮演更重要角色的期待。在与中国企业家见面后,他发推特说:“法国回来了,欧洲回来了。”而习近平主席也表示,中国愿与法国共同促进亚欧大陆繁荣。
然而,要想重振在欧洲的领导力,张骥认为法国更应当在推动中欧关系发展中扮演更正面的角色,尤其需要在中国对欧投资方面积极推动。他指出,马克龙此行在这一问题上释放了积极的信号,但只有将信号落到实处才能真正助力中法、中欧关系。
丁纯也表示,中法、中欧之间在政治、经贸投资领域依然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双方需要加强沟通、求同存异,在相互尊重各自关切的基础上展开合作。 本报记者 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