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奇瑞董事长尹同跃在新年致辞中着重讲述了“回归自主领先”,并公布了2018年的产品规划:内部代号为T18全新中型SUV、代号T19的全新紧凑级SUV、代号M1D的A级紧凑型轿车以及奇瑞高端战略车型EXEED都将是2018年的重磅产品。此外,艾瑞泽7和瑞虎7的插电混动车型也会助奇瑞在新能源车型领域更进一步。
从奇瑞这几年停滞不前的销量成绩来看,股权转让实属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只是,瘦身后的奇瑞,凭借一纸战略规划,就能回归自主领先了吗?
奇瑞一直是一个很会搞战术的企业,2010年前,在售车型多到4S店销售员也闹不明白到底有多少,“多生孩子打群架”,甚至分网销售。彼时的奇瑞,旗下品牌划分为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个品牌,车型从面包车一直覆盖到了中级车,洋洋洒洒达30多款,野蛮生长野蛮竞争。到2010年,品牌划分又重新规整,瑞麒和威麟归到奇瑞品牌当中,旗云则成立事业部,负责旗云系列。到2012年,奇瑞战略结构又一次调整,宣布逐渐停用瑞麒和威麟两个子品牌。2014年,奇瑞又成立凯翼品牌,从当初的奇瑞、开瑞、瑞麒、威麟四个品牌,变成了观致、奇瑞、凯翼三个品牌,而且还多了一个奇瑞捷豹路虎。
眼花缭乱、难懂其中奥妙的背后,是一地鸡毛。频频的部门改编和人事变动,以及停滞不前的销售成绩。2011年,奇瑞目标销量90万辆,全年最终销量不足65万辆;到2017年,奇瑞的目标依然是“确保90万辆,争取100万辆”,但这个目标基本落空。如果回到2010年,奇瑞汽车销售68.2万辆,是不折不扣的自主品牌领头军,也给了不少主流合资车企压力。
但是,市场已今非昔比。在奇瑞感叹自己终于懂造车的时候,吉利、长城、上汽、广汽自主品牌等,已经用新潮的产品技术、清晰的产品规划、热辣的销售数据和积极向上的奋斗激情等圈粉圈地,奇瑞回归自主领先的机遇还在不在呢?不妨拭目以待。 白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