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的珠海路,是条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街,老街很长,沿街一水儿全是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百年沧桑,浮沉变迁,不少建筑其实都只剩下个门楼儿,部分保存较好的老建筑,住家的很少,多被改建成各种个性小店、酒吧、民宿一类,倒也是老树新芽,别样生机。
老海的那间门脸儿简朴得不能再简朴的主题吧,就挤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店铺中间,实在不起眼,稍不留意,就走过了头。这间主题吧的唯一标识,是门楣上的那块黑底白字的店招,上面就一个字——“漂”!
整个白天,“漂”的大门都是紧闭着的,因为老板,包括里面仅有的几枚服务生、调酒师、咖啡师,统统都是兼职的!准确地讲,是驴友们兼职的,白天,他们或是银行里的一名职员、或是学校里的一位教师、或是某私企的老板职员……像老海自己,就是一间小互联网公司的合伙人。
晚上8点左右,“漂”开始营业了,店内的装饰布置一如门面一样简朴,青砖漫地、原木桌椅、昏黄的灯光,都跟这幢年代久远的建筑很融洽。唯一引人注目的是店内的三面墙壁,被无数照片贴得不留空白,凑近看,会发现照片上是一个个孩子的笑脸!有些人脸有点脏、有些人头发有点乱、有些人衣服有点旧,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的脸上绽放着最纯真可爱的笑容!
客人不多,店中央有张特别大的桌子,围坐了一圈人,正热火朝天地讨论着什么,老海请我们也一起坐过去。听了会,有点明白了,暑假眼看就要结束了,得趁着开学前的周末去趟三江,新学期,还是按惯例买一批书包文具球鞋送过去……老海自己和服务生一边为客人调酒、煮咖啡,一边时不时地过去插上几句,一看就知道在座的都是熟客。
能找到这儿,是我们当地的一位驴友介绍的,去年,他来北海,周末跟着当地驴友走了一次,认识了老海。回来后,老跟我们说,如果你们有机会去北海,一定要到老海的“漂”捧个人场。
北海不大,驴友也不多,城里的驴友们几乎都相互认识,周末经常约着去阳朔、龙胜、三江等地旅行。每次出行前都要开个碰头会,隔三差五还要聚一起交流交流户外旅行的经验,顺便聊几句各自工作生活上的开心事、烦心事。老海和几位志同道合的驴友凑了点钱,开成了这个户外旅行的主题吧,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些热爱旅行的朋友们有个聚会的地儿。
有次老海他们去三江侗族自治县旅行,深入到桂北山区后,除了被当地浓厚的侗族风情深深吸引之外,更惊讶当地学校里孩子们的困境,极其简陋的校舍,没有玩具、没有课外书、吃几块冷土豆当午餐……他们拍了大量照片,回来后冲印出来,全部贴在“漂”的墙上,又把照片发到当地的几个论坛上。很快就有热心市民专门来“漂”打听如何捐钱捐物给三江的孩子们。渐渐的,大家聚在一起,除了交流户外旅行经验外,还经常讨论用什么办法能更好的帮助三江的孩子们,而三江县也成了他们旅行的保留地点,一年总要去个好几趟,把募集到的衣服、书本、文具、运动器材等东西送到孩子们的手里。而“漂”墙上孩子们的笑脸,也越来越多,越贴越密。
老海的驴友圈,也越扩越大,本地驴友就不用说了,像我们这些千里之外的驴友,也一传十十传百,来到北海,怎么都要抽个时间去“漂”坐会儿,喝上几杯,捐点钱物,听他们讲讲旅行的故事,孩子们的故事。虽不能像老海他们一样,亲力亲为去三江看望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但也希望能为他们,传递一份自己小小的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