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植入的患者年龄跨度很大,上至百岁老人,下至几个月大的婴儿,尤其对于婴儿,起搏器要伴随他的一生。即便如此,很多起搏器植入者及其家属对起搏器的了解还很匮乏,甚至存在误解,比如“起搏器没有电了要换电池吗?”“装了起搏器是不是最好不要活动?”“装了起搏器能不能打电话、看电视、乘飞机?”“起搏器只能治心跳慢,其他的都没有用”……种种误解严重干扰了正常生活。是时候走出起搏器认知误区了。
1958年,全球第一台埋藏式心脏起搏器面世。1984年,心脏起搏器荣获20世纪十大杰出发明之一。2001年,心脏起搏器和因特网一起获得美国工程最高奖。但当时起搏器受限于软硬件不发达,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也受到种种限制,比如起搏器容易受外部干扰而使植入者行动受限,体积大影响美观,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等。
随着各种材料技术的进步,起搏器亦进入了智能时代,使用时间更长、抗干扰能力更强、体积更小,甚至还有无导线起搏器,为植入者行动不受限提供了有力保证。时至今日,植入者可以正常使用微波炉、电视机、洗衣机,可以看电视,使用手机,看iPad。如果出行乘坐飞机、高铁、磁悬浮,都是没有问题的。在医疗检查上CT、B超、X光都没有限制,包括目前应用广泛的磁共振检查也可以进行,前提条件是植入兼容磁共振检查的起搏器。
另外,起搏器有多种类型,有针对治疗心动过缓的,也有预防猝死和治疗心力衰竭的起搏器,当然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而定。
总的来说,多数心动过缓的患者植入起搏器就像装假牙、近视者配戴眼镜那么平常。起搏器帮助患者改善症状,像正常人一样工作生活。
陈岗(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