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潘嘉毅
  帕金森病一直被认为是神经内科的疾病,患者通过服用药物控制症状,尽量延缓疾病进展。内科药物治疗的终极目标是使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种大脑神经递质重新取得平衡,而产生抗帕金森病的作用。但是好景不长,药物治疗一般3至5年后,神经递质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疗效逐渐变差,患者不得不逐渐增加剂量,同时开关现象、异动症状、剂末现象、恶心呕吐、便秘等副作用也逐渐加重,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内科治疗无效、病程长的帕金森病患者,这时需要到功能神经科就诊,继续寻求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功能神经科吴景文教授指出,手术是中晚期帕金森患者最佳的治疗措施。目前帕金森手术治疗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微创数字化脑立体定向下神经调控术或DBS植入,二是精准定位下的大脑神经核团毁损术。

  两者的适应证不同,利弊分明。毁损术主要适用于有单侧症状的患者,治疗可导致神经核团完全破坏不可逆,医疗开支比较经济;脑深部电刺激术主要适用于双侧症状的患者,同样也是采用微创技术,效果可逆且可调试,医疗费用相对较昂贵。脑深部电刺激的电极植入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的基底节核团,目前常用的靶点为丘脑底核和苍白球内侧部,丘脑底核核团小,耗电量少,是最常用的靶点。

  无论哪种手术,手术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术前针对靶点核团的精准定位。吴景文教授介绍,患者术前要进行左旋多巴冲击试验、认知测试、精神测试来确认是否符合手术条件。符合手术指证的患者在术前还要进行核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扫描,获取MRI、DTI影像数据。在手术当天,患者在全麻下戴脑立体定向头架去CT室再次进行脑CT扫描。需注意的是,安装DBS后患者不能在有强磁场、高压线、发动机等特殊环境下活动,避免干扰电极正常工作。

  术后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震颤、僵直和迟缓改善的效果相对更好。起步转身困难、吞咽困难、说话不清楚等可能改善得不够理想,之后这些问题会慢慢调整好。吴景文教授提醒,术后患者仍需坚持药物治疗,药物种类和用量明显减少。同时术后患者情绪大为改观,这也能促进药物更好地发挥效用。

  吴景文教授强调,患者及家属对于帕金森病及其治疗方案应有充分的认识,通过内科药物、外科立体定向手术等手段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但无法根治帕金森病。患者应长期坚持门诊随访复查,同时接受康复锻炼。

  本报记者 潘嘉毅

  本版图片 TP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科创上海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健康园/健康养生·广告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扫码关注新民 康健园官方微信
防范措施重在平时
走出心脏起搏器认知误区
如何应对儿童感冒发热
手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新民晚报康健园A22手术能为帕金森病患者带来哪些益处 2018-01-15 2 2018年01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