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体育/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与热
华心怡
  冬奥会,终于有了正经的模样!

  此话怎讲?既然对应夏季奥运会,冬季奥运会显然应该有自己的季节特征。白雪皑皑,冰清玉洁,北国风光中,肃杀与凛冽是关键词。不过,在平昌之前,冬奥会已经“不正经”8年了。2010年的温哥华奥运会,没有“冬”味。奥运会之前的一个月,暖冬导致一个滑雪比赛场地被关闭,目的是为了保持雪场的现有积雪。此前的一些冬奥测试赛也因为暖冬导致雪面过于柔软而取消。最后,人造降雪解决了暖冬带来的问题。温哥华之后,又是俄罗斯索契。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平均气温为10℃,其中很多天甚至达到19℃,被评价为史上最暖冬奥会。在花样滑冰训练馆内,穿着短袖就能训练。街头巷尾,穿着吊带晒着日光浴的外国人也不少见。人们说,在索契丝毫感受不到冬意。

  欠了8年的“冬债”,一股脑地在平昌冬奥会还了个干净。根据国际奥委会规定,为了保证欧美转播的最佳时段,开幕式必须在日落后进行。从垫场到正式演出,再至运动员入场式,整个过程至少5个小时。在方便面冻成钢丝的平昌,你有没有勇气去露天现场感受奥林匹克的神圣?要知道此前在平昌的露天体育场举行演唱会,现场发生了6起冻伤抢救事件。

  冬奥会太热,显然不成。气氛不足,场地也大受影响。但冬奥会,当真是越冷越好吗?“极限温度不能低于-17℃,温度太低不利于运动员发挥水平,也容易导致冻伤。”来自国际奥委会的这条硬性规定就拒绝了一大批对冬奥会有热情的城市,这其中也包括了中国的黑龙江。

  在冷与热之间徘徊,在爱与愁之间纠缠。冬奥会,很多精彩,很多故事。

  华心怡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财经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蓝天下的至爱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A21版:汽车周刊
   第A2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A23版:新民健康/广告
   第A24版:新民健康
冻奥会 心似火
中国冬奥代表团上午升旗
冷与热
新民晚报体育/文体新闻A16冷与热 2018-02-07 2 2018年02月0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