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战体系“有身无眼”
日本很早就打着救灾、运输的幌子,储备两栖战力量。日本海上自卫队拥有三艘大隅级两栖运输舰,每艘搭载两艘LCAC气垫登陆艇,一个波次能运6辆90式主战坦克或数十辆轻装甲机动车登陆。同时,陆上自卫队的CH-47J运输直升机都在海自舰艇上进行过起降训练,熟悉直升机垂直登陆技术的兵员也不少。2014年,日本防卫省更是花大价钱从美国采购30辆AAV7两栖突击车,让水陆机动团获得“由舰到岸”的装甲突击能力。按计划,这些车辆应在2017年11月底全部交付,可当生产厂发生火灾时,只交付了15辆,剩下的一半得到2018年7月以后才能交完,这意味着水陆机动团一成立就处于缺编状态。
即便人员和装备都配齐了,日本水陆机动团就能一跃成为正宗的海军陆战队吗?其实没那么简单。二战后,日本虽然建造一些登陆舰艇,但直到近些年才真的想独立实施两栖作战,其中就缺乏敌前侦察能力。
美国海军陆战队序列里负责滩头侦察与水下爆破的海豹突击队,正是日本两栖战体系中欠缺的力量。海豹队的本职工作是登陆前对相关地域实施侦察、标定,划分登陆区域,专业要求极高,是两栖战的“眼睛”,而日本恰恰没有这双“眼睛”。
日本自卫队把美军当“老大哥”,拿着海豹队的训练手册,却死活练不出像样的水下侦察部队。这几年,美日进行“铁拳”联合两栖演习,日本每次都希望安排海豹队参加,想学点真功夫。可美军呢?花架子没少教,真本事却传授得极少。
军演像度假
日本《打击》杂志称,日本两栖部队最缺什么本事?很简单——人员水下远程机动,就是在海面上连续游个几公里,或在水下使用闭式呼吸器连续潜游几公里。听起来不难,做起来,却难死人。
要说日本周边都是海,日本人游泳水平不错,连续游个几公里不成问题,可换成携带大批侦察与爆炸器材的水下侦察兵,如何在低温海水中长时间活动,难度相当大。即使在十几摄氏度的低温海水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员也能连续游出数公里。在真人秀节目中,一名退伍的陆战队军士长在冰水里浸了40多分钟,出水后立即开枪射击,枪枪命中靶心。当旁人问军士长有什么秘诀时,他回答:“这是陆战队的机密。”
事实上,这种本事在各国海军陆战队里都是绝不外传的武功秘籍,日本人想通过几次演习就能偷师成功,实在是痴心妄想。美国人很聪明,与日本举行的登陆演习都选在较温暖的冲绳、九州或美国加州一带,那里的海水温度适宜,与其说是训练,不如说是在温暖海滩度假。日本白花了不少钱,却没学会什么。
看都不让你看
比低温远距离游泳更危险的科目,是水下远距离潜泳。在水下侦察中,为避免被岸防人员发现,武装蛙人都要戴上呼吸器,老式呼吸器采用开式系统,工作时会在水下冒出大量气泡和巨大声音,极易暴露。所以,美军陆战队员(主要来自海豹突击队)举行渗透侦察时,普遍采用闭式或半开式呼吸器,蛙人呼出的气体会被回收,不产生气泡或只产生一团团泡沫。但这两种呼吸器很危险,由于没有气泡,普通人根本看不出蛙人是否有危险,而且呼吸器一旦调整不当,在水下会出现缺氧或醉氧现象,轻者失去意识,重者当场丧命。据报道,美军闭式呼吸器使用事故的死亡率接近30%,故障率也远比传统开式呼吸器高,这也是它至今只用于专业潜水的根本原因。
长期使用闭式呼吸器的美军,对其优缺点有很深的了解,更有实战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教训。在美日军演中,日本非常希望学到一些,但美军几乎从不设置水下渗透科目,连呼吸器都没运到日本几次,日本人完全掌握不了要领。
总体而言,日本自卫队拥有一定的两栖投送能力,还有较丰富的气垫艇快速登陆、直升机垂直登陆突击经验,AAV7两栖突击车全部到位后,理论上,日本自卫队可以遂行团级规模的两栖夺岛作战。但“魔鬼出在细节上”,在美军刻意“修理”下,自卫队的两栖战力是不完整、不成体系的。未来,即使日本突破和平宪法限制,自卫队变成正规军,他们也只能沦为美军附庸,按照美军的情报,在指定滩头作战,成为给别人“趟雷挡枪”的炮灰。 朱京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