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没做‘广告’,预约的病人还是慢慢增多了。”下沉社区的孙晓明最近明显感觉到,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越来越吃香,不仅可以解决患者80%以上的健康问题,更成为分级诊疗的“引路人”。
74岁的老张无法走路,到某三级医院看病,一堆检查做下来仍未找到原因。为此,儿子为他订了一台电动轮椅。偶然间,他来到浦东潍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孙晓明教授全科医学工作室”。和孙晓明交流的时间够长,老张一次小小的咳嗽都被捕捉到,总算找到症结:发烧了,肺部还有感染。“老年人对发烧、疼痛不敏感,耽误了治疗。”孙晓明说。两周后,轮椅还没发货,老张就已痊愈,行走自如,还叮嘱儿子把轮椅退了。如今,只要亲戚朋友生病,老张就鼓励大家去看社区全科医生。
孙晓明说,在专科,精细化的学科发展让医生处理病人往往从病症入手,更对“症”;在全科,更强调对“人”,通过仔细询问、检查,把患者的整体情况摸透。因此,全科医生有一个重要特点:善于跟病人沟通。这就是基层全科医生和大医院专科医生的差别。
上海是我国最早引入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地区之一:1997年起,通过连续13年市政府实事项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网络遍及城乡;2006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2011年起,推进家庭医生制度构建;2015年,启动新一轮社区卫生服务综合改革。目前,上海有注册全科医师7000余名。到2020年,上海有望达到每万居民拥有4名全科医生。
孙晓明早年赴英国留学,主攻全科医学;回国工作后又赴美从事博士后研究,最终形成在上海全面推进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的一整套想法。但他认为,现阶段全科医生靠培养还不够,需要专家入驻社区坐诊及带教。于是,他作出示范,从政策制定者变成践行者。
去年9月,他选择了浦东潍坊和上钢两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工作室,诊室隔壁就是教学室,碰到疑难杂症,随时跟年轻医生探讨,帮助他们成长。之前,他已在东方医院开设全科工作室。“社区患者如果需要转诊,东方医院全科精准对接专科,这样的‘全科+专科’才是老百姓最期待的服务模式。”孙晓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