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航天发射大幕已拉开:1月上旬,随着长征火箭冲天而起,高景一号03、04星,北斗三号工程第三、四颗组网卫星、陆地勘查卫星三号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3场航天发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以3战3捷、先声夺人的气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2018年,中国航天将写下精彩篇章:“大火箭”长征五号将实施第三次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将在月球背面着陆,北斗卫星组网高密度进行……属于中国航天的“超级2018”已然开启,中国航天将飞得更高!
发射次数将创新高
今年,中国航天将至少实施36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最近透露,2018年是该集团成立以来型号任务最繁重、最重要的一年,多项重大专项任务进入研制关键阶段,重大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生产交付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下转第6版) (上接第1版)
作为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被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今年将第三次从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出征,按照中国航天的规划,长征五号肩负着未来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重任。
今年,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研制的快舟十一号火箭也将首飞,计划一次将6颗卫星送上太空。此外,我国首家民营火箭公司“零壹空间”,也计划在2018年上半年实施其X系列火箭的首飞。
嫦娥四号将在今年底开启探月之旅。它将落到神秘的月球背面,开展月表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月球内部结构、地月空间与月表环境等探测,建成基本配套的月球探测工程系统。
从中国航天任务实施和规划来看,2018年无疑将是名副其实的“北斗年”。1月1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和远征一号联袂把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两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根据规划,在2018年底前,北斗三号将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具备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的能力。
上海“智造”印迹正浓
作为航天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2018年上海航天将实施包括国家重大专项、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等宇航发射任务,数量将创历史新高。
仅以上海航天研制的火箭而言,全年将实施16次发射任务,这也是上海航天火箭发射次数最多的一年。1月9日,长征二号丁在太原成功发射高景一号03、04星,“一箭双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月13日,长二丁在酒泉成功发射陆地勘查卫星三号。2月2日,长二丁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再次点火升空,成功将张衡一号以及其他六颗小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今年执行嫦娥四号中继星发射任务的长征四号系列火箭,将同步在太原、酒泉、西昌三大基地执行发射任务。
“观风云知天象”的风云系列卫星今年还将发射风云二号收官之星——风云二号09星,风云二号、风云三号、风云四号组网,在全球气象预报、减灾救灾等方面继续发挥强大的效能。
据透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还承担着嫦娥四号着陆器一次电源分系统、巡视器电源、测控数传、移动、结构与机构等分系统以及控制驱动组件的研制工作。嫦娥四号任务探测月球背面区域,将是人类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这一世界航天大事件将打上非常明显的“上海智造”印迹。
新年成功首发的两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娘家”就在上海——由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今年计划发射8颗由该院抓总研制的北斗三号卫星。与北斗二号相比,北斗三号“从区域到全球”,真正实现了“中国的北斗 世界的北斗”,导航服务扩展到全球、宇航能力服务全球、建设事业面向全球,综合性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设计理念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过去5年研制发射2颗北斗卫星到今年一年发射8颗组网星,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旨在当好中国微小卫星领域的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