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7时15分许,王辉换上工作服,检查抢修物资和备品备件。8时40分许,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我是王辉,好,马上到!”撂下电话,填完事故应急抢修单,王辉马不停蹄地坐上车,来到位于华清路新业路上的一处高压线杆附近,绝缘斗臂车已在现场等候。
远远望去,一根白色塑料飘带绕在了高压线上。放上路障,拉起红白警示带,做好安全措施后,王辉撑开斗臂车支腿,接上接地线,进入了绝缘斗内。他系好安全带,戴上绝缘手套,打开开关,通过操作手柄,很快将自己升到了距离地面约13米左右的高空。
王辉先在内、外边相的两根导线上套上绝缘套管。随后,他一手抓住飘带,另一手握着电工刀,小心翼翼地将飘带割断取下。拆下绝缘套管,王辉返回地面,抹了抹额头沁出的汗水,“带电修复线路故障,容不得半点闪失,一不留神就得摊上大事。”
回单位后,王辉把抢修单归档、工具归位,来不及换工作服,马上赶往另一个“现场”:地铁17号线汇金站。在1号出口,就职于同单位的妻子巨国娇已等待多时,他们将迎接专程从山东赶来的王辉父亲和孩子。看见老人推着婴儿车,拿着拉杆箱,夫妇俩迎了上去。“糖糖,有没有听爷爷的话?”正说着,王辉迫不及待地把儿子从手推车里抱了起来,往红扑扑的小脸蛋上亲了又亲。
作为“同行”,妻子特别能理解、体谅丈夫的不易:“干一行,才知道这一行的辛苦。”24小时值班待命,突发说来就来。“我们俩很忙,儿子只能交给山东的父母帮忙照料。”说着,王辉抬腕看了下表,“爸,你们先回家休息,我回单位看还有啥事!”
刚过而立之年的王辉,逐渐成长为带电班的业务骨干。在他看来,这样的坚守,还会持续一个又一个4年。“电力人很辛苦,为了城市的用电安全,日夜忙碌。”王辉说着,掏出手机看了看,他将自己和家人的合照设成了屏保,“他们是我最好的舒缓剂。”
本报记者 徐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