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晒盐地 今日创新场
孙云
■ 新场古镇好一派江南水乡风貌
■ 古色古香的新场古镇
■ 第一茶楼是电影《色戒》取景处
■ 新场古镇保留了更多的江南水乡风貌
  本报记者 孙云

  二〇一七年八月,浦东新区新场镇获评国家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成为浦东唯一一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半年过去了,新场有了些什么变化?记者再次来到这里,发现这座一千三百余岁高龄的古镇变得年轻了,更难得的是,激活这片古老土地的人中,相当一部分正是昔日远走的游子们。与所有乡村面临同一个“空心化”难题的新场,正成为吸引“原二代”(注:原住民的后代)归乡的新热土。

  有了人,就有了魂,有了灵性,有了朝气蓬勃的未来。是“都市古镇”,还是“活力新场”?或者,两者皆是?新场的画布,正在年轻一代新场人的手中着墨上色。

  因盐而兴 以文复兴

  1300余年前,先民在这里熬海煮波,彼时,他们一定不会想到,如今的新场有“十三牌楼九环龙”,也有高楼万丈起;有“古街古桥古驳岸”等“八古”,有咖吧书吧民宿创意工坊等原住民“看不懂”的新鲜事物;还有锣鼓书、浦东派琵琶等9项国家级、市级和区级非遗,更有自行车骑游、深夜慢跑、周末公益集市等年轻人崇尚的生活方式。

  这座原汁原味生活着的古镇吸引李安导演慕名而来,拍下《色戒》电影中的经典场景。曾经因为求学工作,离开慢节奏老街的“原二代”们,突然在一个不经意的日子,被闲适又充满新鲜感的“文创小镇”氛围击中,心中那不曾抹去的乡愁让他们重新找回儿时深沉的眷恋,回到父辈们依然生活着的老宅里,用他们截然不同的年轻方式,改写着古镇诗意的面貌。

  在申评国家第二批“中国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专家组曾经提出两条评审意见:“严格控制房地产开发比例,避免过度房地产化”“保护好小镇古建筑群原始风貌”。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年来,新场的开发始终不急不缓,没有急于求成过度开发。在这里,不会见到一些江南古镇景区里常见的满街云片糕、肉蹄髈,也不会见到同质化的水岸茶楼酒肆挂上红灯笼扎堆比嗓门叫卖,更不会见到遍地高楼将富有江南气息的白墙黑瓦取代得面目全非。

  就在这次寻访中,自以为已经对新场十分熟稔的记者,又在核心景区“洪桥景区”以外的新场大街中段和南段四周,第一次见到了许多不经雕饰却整洁质朴的老宅院,此起彼伏的“观音兜”屋檐连片而居,让人领略到不同于摩天大楼的另一种美好天际线。不经意间,河边一处小景、窄窄石板道旁的一抹嫩绿就会跃入眼中,这些至今仍被原住民居住着的老宅充满着真实的生气,行走其间,会感觉到不同于人造景区的历史积淀。对于第一次造访这些原汁原味古镇乡野的记者,已经有这样的感动,也就难怪会有许多原住民的后代会重新回到这里,重拾父辈和自己的梦。

  创新新场 谋事在人

  在申评特色小镇过程中,新场逐渐明确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镇的总体发展目标——打造以休闲度假、文化创意和高端制造为主导功能,具备郊野公园特色的文创小镇。

  创新一个新新场,谋事在人。最近,初中时就离开了新场果园村老宅的90后陈强在谋划一件事。如今在金桥开发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工作的他,一直在对比一组数据:新场全镇一年税收收入10个亿不到,而面积相近的金桥开发区一年税收收入达到460亿元。那么,作为拥有更大视野和成熟运作经验的本地人,自己能为老家做点什么?

  今年,他热心牵线推动的新场创客服务中心有望成立,这将成为一个服务创业者、培育创业环境的一个综合创业服务平台。他说,金桥开发区就是巨人的肩膀,结合金桥与新场两地的优势互补,辅以创业服务平台的连接与推动,将更有力地推动新场转型发展。仍然居住在新场果园村里的陈强父母们,并不能听懂陈强口中的许多专业词汇,但是,看着儿子又抽出时间,在家乡忙忙碌碌,心里格外欣慰。

  陈强的回乡,是一大批新场本地“原二代”重新回到新场的缩影,也是解决乡村“空心化”难题的一条可行路径。

  如今的乡村,普遍垂垂老矣,年轻人宁愿在大城市里蜗居,也不再依恋乡土。没有人的乡村是没有活力和未来的,所幸新场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积淀和区位优势,当这股优势愈发明显的时候,归巢燕自会飞来。

  在新场大街一片原汁原味的村宅中,静悄悄藏着一座民宿“小幸运”,在街道的转角,民宿老板、85后杨斌小夫妻俩,辞去了上海市区的工作,回古镇将自家闲置了八九年的老宅,打造成一个别有洞天的理想国,改造老宅的许多材料,就取自爷爷去世前堆放在天台上的闲置木料、树枝。

  在“小幸运”不远处,还有两座不同风格的民宿,一个是走复古奢华风的悠庭皇家客栈,一个是极简家庭风的爱薇小筑,它们的主人都是创业成功回到家乡的酒店管理专家沈洁。出于对新场大手笔、高标准开发的期待,出于对家乡的爱,沈洁在找到悠庭现在所在的老宅时,签下了长达12年的租约,又花了2年时间重建,让它成为一个外表修旧如旧,同时又具有舒适功能性的民宿。现在,沈洁一家三口都把这两座民宿作为了一个新的起点……

  陈强、杨斌、沈洁……古老的新场,曾经因为功能性的不足,眼睁睁看着游子告别。如今的新场,伴随着“特色小镇”的2020年发展规划,敞开怀抱,迎接着一个个游子重新回来。老话说:“成事在天,谋事在人。”现在,新场开始具备这个基础条件了。

  全域发展 辐射周边

  新场是浦东唯一一个国家级“特色小镇”,作为浦东南片、原南汇地区的中心地带,新场所要承载的辐射功能或许是早已注定。

  毋庸讳言,浦东南片和北片的发展存在不小差距,对于老百姓而言,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在南北片文化功能的不均衡上。新场,恰好位于浦东的中部城镇带,浦东已经规划依托新场丰富的非遗资源,导入文化功能资源,建设一个区级重大功能性文化项目,今年年内将启动项目规划论证,力争三年内建成。

  这一区级文化项目将位于新场规划中的“一核二带三圈层”全域发展格局中。据新场镇党委书记胡秋华介绍,这一发展格局将以古镇保护开发作为核心,沿大治河生态走廊带、东横港文化创新走廊带,向外延伸形成历史文化圈、产城融合圈和郊野生态圈三个圈层,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文化创业产业集群和田园综合体标杆性项目。以“文创小镇”为定位的新场,将把文创与乡创、科创、旅游结合起来,力争到2020年实现文创产业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5%。

  未来几年,新场会变成怎样一番模样?水岸码头、有机农业、多肉基地、园艺民宿、文创园、农耕园、特色文化街区、盐文化博物馆、国际性手作节、国家级非遗艺术工作室……这些关键词应该已经让人足以联想到一幅立体化的古镇新貌图。

  再回头看看新场古风。新场是上海浦东地区规模最大、历史遗产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著名历史名城保护专家阮仪三教授曾评价称:“新场古镇是体现上海成陆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近代上海城镇演变的缩影,是上海浦东原住民生活的真实画卷,是上海地区少有的保存完整且尚未建设性破坏的江南传统水乡古镇。”

  在这里,江南水乡城镇风貌保存完整,具有“前店中宅、跨水为园”特有的宅院格局。现存15万平方米成片古建筑,68座古仪门、2000米老街、1200米明清石驳岸、4条“井”字形河道、20余座石桥、17座马鞍水桥,呈现出古街、古牌坊、古宅、古仪门、古桥、古驳岸、古寺、古银杏的“八古”历史风韵。

  文化创新与历史沉淀,将在这座水乡小镇完美融合。新场的明天,将在这一代新场人的手中改写。

  ① 16号线经过新场桃园

  ② 古镇夜色迷人

  ③ “小幸运”民宿外貌

  本版摄影 李铭珅 刘孟威

  (图①、②由新场镇提供)

  小镇名片>>>

  新场成陆于唐代中期,距今近1300年。新场地区的盐业起步于唐,在宋代获得极大发展,元代达到鼎盛,明末逐渐衰落。元末明初,下砂盐监和两浙盐运使司松江分司先后搬迁至“石笋里”,建造新的盐场,“新场”由此得名。在长达三四百年的时间里,新场成为浙西地区的盐政中心之一。元代鼎盛时期,新场年产盐量约占浙西盐场总量的45%。

  盐业的兴起也成就了一大批盐商,形成了歌楼酒肆贾街的繁华景象,因此,获得“十三牌楼九环龙,小小新场赛苏州”的美誉。时至今日,新场古镇上依然能找到许多盐文化的遗存和印迹。

  虽然新场古镇保护区面积不大,仅1.48平方公里,却拥有81个市、区级文保单位,锣鼓书、浦东派琵琶等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江南丝竹、卖盐茶、灶花等3项市级非遗项目,浦东土布技艺、浦东三角粽制作技艺等4项区级非遗,以及80余项非遗资源。2008年新场镇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2014年两度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小小新场,还是院士故里。元明清三代,这里走出了进士19人、举人46人、秀才上百人,近现代,也涌现出“两院”院士三人。

  一镇三院士,古镇人文深厚可见一斑,也正是这份滋养,造就了今日之从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科创上海
   第A08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4版:平昌春晓冬奥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昔日晒盐地 今日创新场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A08昔日晒盐地 今日创新场 2018-02-26 2 2018年0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