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体汇/动态
     
本版列表新闻
政府助力 社会参与~~~
政府助力 社会参与~~~
政府助力 社会参与~~~
政府助力 社会参与~~~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府助力 社会参与
“文化亭”如雨后春笋
肖茜颖
  沪上近来有了越来越多的“文化亭”,如因央视文化类节目《朗读者》走红全国的朗读亭,开全国先河的“电话亭美术馆”,居民楼前的“漂流书亭”……在徐汇街头,一批搭载文化功能的电话亭也即将亮相。林林总总的“文化亭”背后,除了市民愈发高涨的文化需求,也少不了多方助力来打造属于所有人的“文化驿站”。

  微美术馆

  全国首家“电话亭美术馆”已亮相杨浦街头3个多月了,这也刷新了上海“最小美术馆”的纪录。这个“小型艺术空间”的创意,源于杨浦四平路街道等发起的“四平空间创生行动”和同济大学师生的“借题发挥”。

  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周洪涛的眼中,电话亭的用户越来越少,但它们可以“变身”小型艺术空间。他们发现,不少居民并不常逛美术馆。于是,周洪涛带领学生把赤峰路、四平路、鞍山路、抚顺路一带的10座电话亭设计改造成了“街头美术馆”。体现社区更新等主题的装置艺术、布艺画等非遗作品放进了掏空的电话亭。同济大学博物馆的展品也来“打广告”。“街头美术馆”面市以来,未曾发生展品损毁的情况。周洪涛设想一年里完成三到四次电话亭展览,并尝试加入知名美术馆的展讯。

  漂流书亭

  有别于将功能性的小亭子再升级,嘉定菊园动起了“无中生有”的脑筋。

  去年,在旭辉锦庭业主的需求调研中,不少人希望有更丰富的文化生活。菊园新区文体中心和新区房管所负责人想出了在有限的小区公共空间内增设2座1平方米的“漂流书亭”(简称“书亭”)的办法,以“带一本书来换一本走”的方式营造书香家园。去年11月,在小区物业和居委会把造型酷似电话亭的新亭子摆到居民楼的门口之后,业主主动揽下了书亭的日常管理工作,并成立了近20人的志愿者队伍。书亭开放时间为平日17:00-19:00以及周末9:00-11:00、17:00-19:00。志愿者需担负为读者提供帮助、整理书籍、保持书亭环境整洁等工作。

  志愿者邱永霞退休前是语文特级教师,一直痴迷于阅读。为了传递阅读之乐,她时不时地往亭子里捐些心中的好书,如小说《平凡的世界》《三体》以及适合孩子的《莎士比亚戏剧连环画》等。她表示,最初物业和居委会在亭子里放了300多本新书,如今居民除了换书也踊跃地捐书,“300多本书只多不少”。

  唱歌小亭

  2月28日,首批2台加载朗读功能的自助唱歌亭“敏读亭”入驻闵行区图书馆,它们与去年3月首次现身沪上的朗读亭不太一样。外观时尚的黑色“敏读亭”高约3米、占地2.25平方米,内设专业的录音设备和点播系统等硬件设施。除了唱歌之外,市民还可以在触摸屏上选择诵读古典诗词、美文、绕口令、成语故事等。目前,机器已收录80篇朗读篇目,年内篇数将增至1000篇。“敏读亭”采用在线支付模式,前15分钟免费,之后约以10元/半小时计费。

  这也是继24小时开放的“城市书房”之后,闵行区再度携手企业推出的公共文化项目。“敏读亭”也注重传播传统文化。首先,闵行居民很欢迎自助唱歌形式,因为数据表明此前布点于闵行区的近百台自助唱歌亭使用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其次,“敏读亭”还将不断地翻花样,把朗读变得更有趣。在现有的音频录制、分享朋友圈的基础上,朗读软件将增加打赏等互动功能和名人朗读示范作品。此外,还将举办一系列线上线下朗读比赛活动,激发市民为传统文化“发声”。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她让小提琴开始讲中国话
“文化亭”如雨后春笋
众人拾柴火焰高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汇/动态A11“文化亭”如雨后春笋 2018-03-03 2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