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阅读/连载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失眠青年调查(下)
王梦影
  ◆ 王梦影

  机会和喧嚣

  孙寻为失眠寻求过专业帮助,在线挂号看了一次心理医生。

  “你就像是漂浮在时代之中的一叶小船。”医生听完她的倾诉点评说,孙寻登时觉得有点尴尬,她不太习惯严肃表达,尤其是用在自己身上,“有点傻”。

  她没有进行进一步检查,潜意识里总觉得于事无补。“我知道,我生活里的问题解决不了,我的失眠就没法好。”

  小她9岁的徐清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陈博群从不怀疑这是个丰富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他高中没毕业就开始创业,搞过校园服务,倒腾过无人机。他追着“风口”跑,热钱也追着他跑。每笔馈赠都有价格。投资人闯入陈博群的梦,怒斥他起来干活,不要浪费时间。陈博群的合伙人则整晚闭眼算钱,反复确认能顺利撑到结项。他俩都在后半夜被对方的电话吵醒过。有时接电话的人也醒着:“我也在想这事儿呢。”

  热潮触及过火柴。2015年,“睡眠市场还是一片蓝海”,武汉的一位投资人找到他,希望借用“睡吧”品牌做个项目。

  火柴早期很有盈利意识,后来反而逐渐看淡了,觉得有违初衷。这次合作最终也因为同样的原因结束。他发现,即使暂时无法获得经济收益,创办“睡吧”的这七年也是值得的。天南地北失去的睡眠与他的生活相连,他积累了大量理解睡眠、理解人的经验。

  “战胜失眠是一个发现自己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他说。

  逃避、成长和失去

  “夜里睡着前,你只和自己相处,只能面对自己的问题,逃无可逃。”徐清说。

  孙寻想尽办法避免这种相处,不断用各种自己并不关心的信息占据着大脑。她能感觉到身体越来越累,手机连着胳膊肩颈酸痛。她任由疲劳发展,直到最终睡着。有时早上醒来,手机还抓在手里。

  她常会后悔,觉得不能这样下去,新的一夜又忍不住。《2017中国青年睡眠状况白皮书》显示,超过4成青年有“晚睡拖延症”。一名深受其害的女记者形容那种感觉是:脑海里装着一个停止按钮,已经坏了。

  30岁的留学中介张安觉得自己已从那种感觉中走出来了。她的20岁焦虑,不安,左顾右盼。30岁的时候,她已经明白有些事情自己做不到,强求无用。她还记得为一家法国公司做会议翻译的前一夜整夜难眠:对方用词太专业了,可能听不懂。辗转反侧没办法改变结果。今天的她已经很久不失眠了,有时会怀念20岁的自己,但也不想再经历一遍。

  徐清此时很难想象明确定位的生活。在长达一个学期的辗转反侧后,她下了决心,选择了毕业后的道路。小姑娘还是没有安全感,总爱和朋友条条列举自己的缺点,又寄望人家有理有据地反驳。她还是时常崩溃。临近期末丢了钱包,在操场上边找边哭,天地皆灰。但当她回到睡床上面对自己时,无限内心戏里,多了一丝坚定。

  “我觉得选择里有力量。”20岁的徐清说。

  孙寻的睡眠也最终不受困扰。她的“问题”不算解决,只是在长久束手无策的犹豫中消失了。

  孤独和自由

  在豆瓣、微博等线上社区内,“失眠”的概念作为桥梁频繁出现。

  金融女林怡保持着自己失眠空间的不可侵犯,无论单身还是有男友在旁。

  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更自在,她坐在床上,电视机调到体育频道,看一个球单调回响,两个人一来一回似乎永无尽头。林怡对体育一窍不通,她只是觉得一个人的房子里缺点声音。她不需要陪伴,她只是不喜欢空白。

  有3年,林怡的失眠沉睡了。她捡了一只5岁的流浪狗,每天准备狗粮和遛狗十分充实。小狗比人简单,高兴摇尾巴,不高兴趴成一堆。

  小狗7岁的时候心脏出了问题,林怡整夜陪伴在旁,扶着它插着管子的毛绒脑袋。失眠开始苏醒。再后来,她又是一个人了。

  长夜无聊,林怡一开始尝试学习,发现大脑根本不能正常工作。后来看小说。她坚持买纸质书,一买一批堆在地板上,兴起随意捡一本看。她喜欢日本推理小说,一目十行,窗外月亮移一截,眼中就经过了一场凶杀。

  天气不错时,姑娘会出门闲逛。从家出门,不化妆,运动鞋,塞着耳机听着口水歌,沿着金融街横在马路上大咧咧一直走。

  她总有奇遇,有时看见华丽女装的男子,也多次遇见到各大银行的黑西装们在回家路上旁若无人地哭泣。男的大多嚎啕,泪从胸腔迸溅。女的则默默抽泣,高跟鞋清脆敲击着空旷大街。

  还有一眼就能看出的失眠患者,穿着睡衣,庄严夜行。

  有一段时间,她痴迷钻live house,那是地下摇滚和民谣蛰伏的地方,深夜才起来作妖。都是七拐八拐的平房,小,破,人挤人站着,端着啤酒小心别洒在别人肩膀。

  林怡在单亲家庭长大,母亲是事业强人。这个北京姑娘从小不习惯表露感情。即使母亲节到来,也不过是微信转账一大笔。一句祝福不附,矫情。她觉得可能有些人天生不适合婚姻,也不会有小孩。自己就是这种人。她不在意,也过得很好,物质充实,朋友两三。

  “人归根到底是孤独的吧。”林怡说。在睡着的北京行走,肉身因失眠痛苦,可也感觉到灵魂柔软而自由。

  徐清很依赖朋友。她需要他们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位置。但朋友也很少知道这个开朗女孩深藏的秘密。

  她是家中独女。在她出生前,父母失去过一个女孩。姐姐的幽灵不时在生活中出现。徐清有时想,如果那个女孩在这里,会不会做得比我好?有时也想,也许她在就能懂我了。

  资深失眠患者林怡长久珍藏着一个瞬间。2015年某个后半夜,她夜游到三里屯太古里附近。各色灯牌上华服模特摆出各色表情,光映在人流散去的大道上。她看见一个女人面对着建筑物玻璃外墙站着。

  女人显然狼狈,披着不成套的衣物,推着一架超市购物车,生活用品都装在里面。林怡觉得她“在白天肯定没有办法好好看看自己”,可能是羞愧于路人的眼光,也没有喘息的时间。但这时,树冠在风中沙沙响,女人独个儿借着玻璃墙的倒影整理着头发,端详着自己的脸,“认真”,又“自得”。

  隔着空街,林怡看了很久,她惊讶于自己竟十分理解这个陌生人:“我们是一样的。”

  (除陈博群与孙伟外,其他人名均为化名。)

  摘自《中国青年报》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失眠青年调查(下)
海上芳邻
窝朗牛
新民晚报阅读/连载A16失眠青年调查(下) 2018-03-03 2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