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3: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印人李昊印象
朱琪
■ 李昊篆刻“不如即时一杯酒”
  ◆ 朱琪

  丁酉岁阑,海上印社有六君艺术展。作品非惟篆刻,而门类众多、异彩纷呈,允为一别开生面的印人综合艺术展。余恰与六君中的几位相知,李昊尤是熟契。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李昊的篆刻呈现出如此成熟而丰富的风格面貌。众所周知,“风格”是一个艺术家相对稳定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特性,对于任何艺术的评骘,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将其进行风格归类。但是对于李昊的篆刻,恐怕所有试图将其作品进行风格归类的尝试都会非常痛苦,甚至是一种徒劳。也许他就是一个拒绝被贴上标签、不愿与一种或几种所谓的“风格”共度余生的印人。他的印章取法广泛,形式多变,但达到了诸体兼善,允称全能的地步。就此新谱之中,古玺、秦印、汉印、楚简、唐蟠条、宋九叠、元花押、皖浙流派、满白、细朱、切玉、鸟虫,几乎无所不为,无所不有,庞杂到“令人发指”的地步。然而无论何种形式、风格,在其刀笔之下,或工稳或写意,或取巧或藏拙,却又无不精致熨帖,览之如行山阴道上,自相映发,令人应接不暇,仿佛经历“头脑风暴”般的酣畅淋漓。这一点尤其合乎我这种贪多好奇、喜新而不厌旧之人的口味。

  观千剑然后识器,昔人妙技无一不由摹索而成。李昊印章之可观处,倒不在于其篆能通古今之变,融结构之精;亦不在于其技有郢斤鲁斧、凿石镂花之功。其独绝处在于以印见心,隐秀其间,印中不经意流露出的聪敏与率真俯拾皆是。李昊认为,对传统须广而后深,对创新则毋必刻意,风格乃是用慢火炖出的那一盅佛跳墙,层次丰富、寓众多矛盾而妙善调和,方是佳作产生的必备前提。而对于每一方印章的创作,都应该抛除杂念,认真应对,方能表现出最佳的身手。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样慎思怀远的创作态度,是符合一个虔敬印人的本心的。清代思想家黄宗羲(梨洲)有论印语:“图章虽用篆,而繁简之宜于增减,短长之宜于配合,巨细广狭之宜于适均,不有慧心,焉能独出手眼,自为化裁。”李昊正是一个天赋与勤奋兼具,既有慧心,又不失本心的印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现场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09版:郊野大地 | 新春走基层——寻访上海“中国特色小镇”特别报道
   第A10版: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动态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阅读/连载
   第A17版:金融城
   第A18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A19版:金融城/股市大势
   第A20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国家艺术杂志/文艺评论
   第A22版: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A23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A24版:福彩专版广告
他从塞纳河畔归来
金冬心“漆书”
印人李昊印象
白地黑花磁州窑
依山傍水是我家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A23印人李昊印象 2018-03-03 2 2018年03月0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