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幕演出热闹
从2月23日开始的“谢幕演出季”汇集了京剧、昆曲、沪剧、越剧、淮剧和评弹6个剧种、7家院团的演出,受到了观众的热烈追捧,十多场演出的平均上座率高达95%以上。昨晚担纲谢幕演出的是上海京剧院的一台传统经典折子戏,前一出是被戏迷称为“大王”的武生名角奚中路的《艳阳楼》,后一出则是由目前京剧舞台上的麒派“掌门人”陈少云与来自天津的花脸名家邓沐玮联手的《打严嵩》。武戏自然热闹,文戏亦十分欢乐,或许是谢幕演出的关系,台上的演员格外投入,台下的观众也特别热情,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观众看得十分尽兴。
惜别场面动人
也许在上海很难找到一个像天蟾逸夫舞台这样的剧场,在这里,观众和剧场的工作人员真正“亲如一家”。工作人员几乎熟悉每一个老观众,每次见到都会热情地招呼一声。而不少老观众也把剧场工作人员当作自家的孩子,春节时常有老观众“塞”糖果、零食给工作人员,不接受还不行。在天蟾逸夫舞台看了十多年戏的70后观众海青歌说:“到天蟾来看戏,我觉得就像回家一样。”剧场大修,“家人”不得不小别一年,昨晚的演出结束后,剧场所有工作人员都登上舞台与观众告别,与观众接触最多的票房和礼宾两个部门的工作人员更是逐一登台,由剧场总经理向观众一一介绍他们的名字,台下的观众也热情地报以一阵阵热烈的掌声。散场时,不少老观众拉着工作人员一起合影留念,总经理潘熠文更是成为最热门的合影者。有些工作人员还临时当起了摄影师,为观众拍照留念。
停场服务不停
早在推出“谢幕演出季”之初,天蟾逸夫舞台与上海京剧院方面就表示,这次剧场大修将“停场不停业”。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上海京剧院的演出大部分将“平移”至上海京剧院周信芳戏剧空间举行。考虑到老观众的观剧习惯,还有部分演出将转移至天蟾逸夫舞台周边的专业剧场,如上海大剧院、人民大舞台、共舞台、黄浦剧场、上海音乐厅及即将开业的中国大戏院等。同时,剧场原有的票务系统依然保留,原有的会员优惠也同样有效,剧场还将在原址附近设票务代理点,方便老观众在习惯的地方、以习惯的方式买到戏票。天蟾逸夫舞台是戏曲专业剧场,它的微信公号自然也是上海戏曲演出的最好“导游”,剧场大修期间,公号的这一性质也不会改变,除了上海京剧院以及周信芳戏剧空间的演出之外,京、昆、越、沪、淮各剧种在上海其他剧场的演出同样在推送范围内,“导游”将继续为戏迷服务。 本报记者 王剑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