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就这样开始了。这可以说是一部不怕剧透的电影,一切都按部就班,一切都不出乎意料。“猴神大叔”最终将历尽波折和艰苦,帮助“小萝莉”重返家园,回到父母身边,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和大多数印度电影一样,存在拖沓和套路严重的问题,但同时它是感人的。战胜套路的,没有其他,只是爱。
相比于大多数公路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包含着更宏大的野心以及更深刻、复杂、多样的主题。难得的是,这些主题不是通过宣讲,而是通过感情被传递出来。那些帮助帕万和沙希达回家的人,无论是一路相随并帮助“发声”的记者、或是公交车上帮忙找地点的售票员,还是最后违背上级命令帮助逃狱的警察,他们与帕万原是不同国家,甚至针锋相对的人,但却被他的善良打动。而当帕万最终历经九死一生,赢得了巴基斯坦和印度双方民众的簇拥;当原本敌对的双方,同时高呼着同一个人的名字;当“神迹”出现,哑女终于开口说话;当“猴神大叔”回转身子,在克什米尔高原的秀美壮丽前,高高举起“小萝莉”,电影结束在可以预见的套路里,但还是把积累了两个半小时的情绪推向了高潮。身边啜泣的观众,不是不能识破这些套路,只是我们都被人与人之间最朴素也最高贵的情感,打动了。
除了套路明显,电影还有一些同样显见的问题。比如整部电影对于节奏的把控并不是特别的理想,前半部分的故事有些拖沓。比如,帕万这个人物缺乏成长,几乎从故事的开始,他就是一个执拗到几乎迂腐的“猴神”,没有任何私心,也没有取舍之间的犹豫,也就让电影少了几分回味;比如,关于喜剧部分的处理偶尔略显生硬。但瑕不掩瑜,尤其导演选对了小萝莉的扮演者哈尔莎莉·马尔霍特拉,2个多小时的片长,小姑娘只有在最后结束时喊出了“叔叔”,全程再无台词,但拍摄时候年仅五岁的女孩,凭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把那个失散离家、异国流浪、想念妈妈、不忘自己国家和信仰,也对“猴神大叔”逐渐建立起信任和爱的过程表现得丝丝入扣,足够将观众目光始终吸引并带入剧情。而她的美好和单纯,让电影里所有的善意,有了最本能和质朴的基础。
最后不得不指出,这部电影其实是三年前在印度上映的。三年过去,故事和它所饱含的情感并没有过时。中国观众最熟悉的印度演员阿米尔·汗在推荐这部“别人”的电影时不断飙泪,情绪激动,他说: “这部电影应该永远不下映,我还要再看至少十遍”。三年过去,《小萝莉的猴神大叔》在各类影迷评分中均得高分,几乎无一差评;国内挑剔的豆瓣网友也给出了8.6高分。有时候,真诚和大爱,能够战胜铁丝网两边的对峙和冲突,也能够战胜套路。
首席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