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怨妇”情结要不得
齐旭 卫蔚
  澳大利亚有些媒体和政客,近来好像有点染上“怨妇病”,对中国各种莫名的不满。有张报纸一则题为《冷战:对华关系冻结》的报道,再次让人看清澳大利亚的“怨妇”模样;主办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又炒作起了“中国的区域影响力”议题。殊不知,这样的心态最终损害的是澳大利亚自己的利益。

  总是在“玩火”

  明明是自己先挑事,某报却“委屈”地把中澳关系被“深度冻结”、澳大利亚总理和外交贸易部秘书长访华计划延宕的责任推给别人。但澳大利亚外交部的回应公开“打脸”,他们否认媒体臆想的冷战,称存在一些“复杂和困难的问题”,正在努力解决。

  在17日东盟-澳大利亚特别峰会上,澳大利亚媒体又给与会的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挖了个坑,挑拨中国和新加坡关系。对此,李显龙劝告澳大利亚正确看待中国的发展目标,“不要建立对立集团”。

  澳大利亚媒体、政客甚至政要近年屡次给中澳关系找麻烦,政府口头“救火”的模式一直在重复。明眼人都知道,“火”之所以屡救不灭,正是因为澳大利亚政府并非真心想“灭火”,而是出于个人或党派目的,希望借不停炒作中国相关议题,转移国内矛盾。

  需要“降降火”

  作为一国政府,澳大利亚这样反复无常的态度实在有些虚伪,究其根本,无非是在心理和价值观优势的冲击与现实经贸利益的诱惑间不停摇摆。有人说,澳大利亚长期奉行歧视东亚移民的“白澳”政策,彰显自身“优越”。然而这些媒体和政客却忘了,受益于中国的崛起,澳大利亚是极少数没有因金融危机陷入衰退的西方国家。数据显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澳大利亚对外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对华贸易占澳大利亚贸易总量近四分之一。

  中澳不存在重大利益冲突,澳大利亚媒体和政客时不时“脑补”中国威胁,正是传统的优越心态失衡所致。前外长卡尔撰文说,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一系列言行不过是为了讨好美国总统特朗普。

  若想不生活在焦虑中,澳大利亚急需摆正心态“降降火”。中国的和平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接受现实才能双赢,反复无常的“怨妇”心态只能搞砸澳中关系,最终自尝苦果。

  与澳大利亚相比,中国的态度正如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引用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显然要淡定得多。

  本报记者 齐旭 卫蔚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朝美或在欧洲举行“半官方”对话
麦凯布与特朗普陷舆论大战
澳大利亚首次约东盟开特别峰会
“怨妇”情结要不得
土耳其称已控制 阿夫林市中心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1“怨妇”情结要不得 2018-03-19 2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