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全国两会·新民眼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宪法宣誓 誓言铿锵
姚丽萍
孙绍波 画
  姚丽萍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今天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继续举行宪法宣誓仪式,3天来,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都经历了宪法宣誓。

  新当选的国家领导人在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向宪法宣誓,今年是第一次。宪法宣誓,昭示的,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信念,是全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决心。

  在辉煌的人民大会堂中央大礼堂,2970名人大代表见证了共和国历史上这“第一次”。历史的天空下,誓词回响,激荡着爱国主义的磅礴之气。神圣的仪式感,宣誓者将历史使命、责任担当铭刻在心,也让所有国人倍感震撼——尊崇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弘扬宪法精神,是法定规范更是内心自觉。

  宪法,国家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维护宪法权威,却远不止向宪法宣誓。

  2014年10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宪法宣誓制度;2015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今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写入宪法。

  维护宪法权威,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根本在于依法治国。新时代,又该如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在上海,维护宪法权威,全面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已是近年来的自觉实践。

  科学立法,让立法过程成为普法过程。2016年,申城10家单位被确定为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10个点,有基层社区,也有基层司法机构、基层执法机构,以及企业单位、社会组织。维护宪法权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就要普及法律常识,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法治思维、扩大立法参与,让立法的过程也成为普法的过程。

  严格执法,让精细化管理有的放矢。在申城,过去5年,“五违四必”区域环境综合整治,依法拆违,提升了环境品质,改善了民生,更考验了依法行政的社会治理能力。拆违,不只是要拆除违法建筑,不只是要改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更是要在综合治理中,严格执法,提升城市法治素养,增强遵法守法意识,无论是对执法者还是对当事人——这,也是依法拆违价值所在。

  公正司法,让法治成为核心竞争力。过去5年,上海深化“阳光司法、透明法院”建设,让正义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坚持“公开是原则、不公开是例外”,建立了以审判流 程公开、庭审活动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为重点的十二大司法公开智能服务平台,有效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上海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司法文明指数第一,努力成为法治环境最好地区之一。

  全民守法,让娃娃从小提升法治素养。未来,推动全民守法,如何既呵护“权利觉醒”,又推动“义务自觉”?2014年,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每年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不只需要日常的普法,更要从娃娃抓起。为此,众多人大代表建议全国中小学校开设宪法和法律常识课,让法治教育、品德教育都成为孩子们的必修课,培养具备法治素养、法治精神的一代新公民。

  所有实践,所有创新,都旨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切实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宣誓,誓词铿锵。前方征程,是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一届国家领导集体,在向宪法宣誓的那一刻,即已踏上新征程,无惧艰辛,义无反顾。

  在他们身后,是13.9亿中国人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4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5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6版:全国两会·新民眼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阅读/连载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宪法宣誓 誓言铿锵
两会·声音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新民眼A06宪法宣誓 誓言铿锵 2018-03-19 2 2018年03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