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鲁佑瑜教授看来,这种偶发性失眠更需引起重视。入睡困难是最主要的失眠表现。常见的情景是各种忙乱直至午夜,在上床睡觉时,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职业族的对策往往是喝杯热牛奶,或者干脆手机上追剧。一次彻夜失眠的结果是第二天上班时,不费“吹灰之力”就昏昏入睡,造成昼夜节律紊乱,未来几天里都难以逆转。
对于短暂的失眠,患者不必过度担忧,越是“怕失眠,想入睡”,脑细胞就越兴奋,反而适得其反。失眠在早期或症状轻微时治疗效果更好,所需的时间也更短,患者应该尽早前往正规医院神经科或专业的睡眠中心进行系统化治疗。
失眠的治疗可分为药物和非药物(即行为与认知治疗)两类,1/3失眠患者无须药物治疗。治疗失眠最重要的方法是注意睡眠卫生,包括调整作息时间、避免睡前服用有兴奋作用的食物和药物(如酒精、咖啡、浓茶)、为睡眠提供一个最好的环境(避免强光、噪音、温度适宜)等。《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指出,对于急性失眠(包含偶发性失眠)应尽早采用规范的综合治疗,按医嘱选用能提高睡眠质量、安全性好的药物。对于已经诊断为失眠的患者应该积极治疗,长期失眠的患者记录每天睡眠情况和用药情况,有利于医生根据个体状况调整用药,找到有效的最低剂量。
很多失眠患者基于自己对失眠治疗的认识,排斥处方药,自行治疗失眠。利用一些具有潜在药物功能的物质,如含褪黑素成分的保健品,或通过非处方形式获取含有催眠成分的药物。这些没有明确治疗效果的方法都属于不合理用药,不仅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反而可能干扰后期规范的临床治疗。 潘嘉毅 本版图片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