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相约出版连环画
日本大举入侵后,上海的时局日趋恶化。即便居住在租界,生活压力也与日俱增。
在这之前,颜梅华和一家人的生活基本不用发愁。由于父亲早年曾在招商局工作,收入要比社会上一般职业的高不少。父亲每月的薪水有一百多块银元,每逢发薪水的日子,因为银元分量比较重,父亲总是用袋子装好,叫一辆黄包车回家。
招商局除了薪水较高外,其他福利待遇也比较好。每年年底还有分红,大概可以分到个人薪水的十分之三的样子。招商局鼓励职员把分红得来的钱存在招商局里,年底招商局里会给付利息,相当于存银行。这样,家里就有了些积蓄。父亲还买了些华商企业的股票,其中包括闸北水电公司、华商电器公司等,每年还能分些红利。可以说,这时的颜家过着小康式的安定生活。
抗战爆发后,招商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帮助国家承担了军用运输任务,贡献很大,但损失也很惨重。这时,父亲歇业在家,身体也不好。家里的日常开销都由母亲掌管。起初,那些股票在租界还能收些钱,母亲手上也有些现款和首饰。随着日军炸掉了华商闸北水电公司,侵占了华商电器公司,这些企业的股票就全无用处了。日常生活只能依靠以前的积蓄和变卖财产来维持。
颜家是个大家庭,除了父母和几个子女,父亲的姐妹也住在一起。抗战几年下来,家里经不起这样的消耗,有些坐吃山空了。母亲拉着几个孩子的手说:“过去靠家里的积蓄供你们上大学没有问题,现在打仗,什么都没有了,以后就只能靠你们自己了。”
颜梅华这时15岁,读中学一年级。颜氏家族的家训和教育,让他感到自己应该对父母承担一份“忠孝”,对家庭承担一份责任。他跟父亲说,他想退学,出去工作。父亲听了一言未发。站在一旁的母亲,则又想起颜梅华表姐夫当时说的话,找份好职业对治愈颜梅华的病也许有好处。父母便默默同意了。不久,父亲托人介绍颜梅华去艺华影业公司做美工。先做学徒,收入虽然不多,但还算安定。
当时上海三家有影响的电影公司,艺华影业是其中之一,另外两家是新华影业和国华影片公司。值得一提的是,艺华影业集中了一批当时比较出名的剧作家,如田汉、阳翰笙、夏衍等。田汉在这里自编自导了一部具有鲜明抗战色彩的电影《民族生存》,著名电影演员舒绣文参加拍摄。
颜梅华进影业公司做美工起初很努力,但渐渐失去兴趣。影片公司的布景设计工作,除了美工,还有木工、水泥工、油漆工,这让他感觉与建筑行业有些相似。因为杂活多,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布景装饰上,而真正能绘画的机会很少。
他又想到了连环画。自从两年前跟随陈光镒学画后,每年的暑寒假,颜梅华都在陈光镒处度过。两年下来,他的画技已大有提高。陈光镒也已经开始让他精勾人物线描了,而原先他勾描的衣花、背景之类的初级活,让另一个学徒在做。
这时的陈光镒也已经结婚。这天,陈光镒妻子来到艺华影业公司,找到颜梅华,随手将一卷画稿塞到他的怀里。颜梅华就在公司工作的间隙,继续勾描连环画稿。他画着画着,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什么时候自己也可以画一本连环画呢?”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占上海租界,艺华影业歇业。颜梅华再次回到家里,靠给陈光镒时不时送来的连环画画稿勾描的收入,维持着整个家的生活。随着战事日益吃紧,本地和外埠的一些书商支撑不下去了,渐渐地,送来的画稿也越来越少了。这让年少的颜梅华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压力。
机会在这时出现了。
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随着时局逐渐稳定,一些书局也开始恢复出版。这时,颜梅华的师弟对他说:“承忠,听说现在一些书局发生稿荒,连环画蛮抢手的,我们自己出一本怎样?”颜梅华一听,这不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吗?可转而一想,还是有些顾虑,便说:“这,好吗?陈光镒知道后会怎么想?”师弟说:“这有啥?他现在自己都顾不上,我们也不能干等呀。”“行!”两人一言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