丈人心疼女婿
1944年6月,英美盟军打回欧洲大陆,名将巴顿指挥的美国第3集团军长驱直入,于1945年3月跨过莱茵河。距美军前锋约50英里的汉堡,有一座德军设立的第13B军官战俘营。巴顿力排众议,坚持派特遣队深入敌后,将那里的战俘救出来。参谋们都明白上司的想法,就在几天前,德军把巴顿的女婿、在卡塞林被俘的沃特斯中校转到这里,若不及时营救,屡遭巴顿重创的德国人可能拿他泄愤。
巴顿声称自己事先不知道女婿关在里面,强调此次行动“旨在避免德国人虐待美国战俘”,并声称顶头上司布雷德利批准了行动(此公对此予以否认)。微妙的是,特遣队出发后,巴顿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流露了心思:“我派了队伍到敌后去,据说沃特斯和900名战俘就关在那里。我很紧张,这是风险极大的行动,如果特遣队被消灭,那将是一场悲剧,但我相信我不会失去他们。”巴顿还命令副官斯蒂勒随队出征。很显然,与沃特斯相识的斯蒂勒将扮演“识别者”的角色,以确认被救者是不是沃特斯。
不管怎么说,这次敌后行动被确定下来,巴顿组建了300多人的特遣队,包括11名军官、303名士兵、16辆坦克、28辆半履带装甲车及13辆吉普车,第4装甲师上尉鲍姆被委任为指挥官,他们的任务是将战俘营里的人带回来,实在不行,至少也要带300人回来……
找到了,却带不走
3月26日,“鲍姆特遣队”出发,鲍姆心里很不安,这倒不是因为敌人众多,而是自己没有地图,不知道战俘营的具体位置,只能一路向当地人打听,这不仅大大拖慢了特遣队的前进速度,还徒增许多与德军遭遇的机会。当特遣队的坦克终于到达战俘营时,时间已是3月27日下午了。此时,特遣队里仍能作战的只剩下一半人,余者或死或伤,大家都筋疲力尽了。看到隆隆驶来的美军坦克,战俘营的德国看守纷纷逃跑,但美军并不知道,仍按计划发起攻击。德军指挥官意识到继续抵抗没有意义,于是让沃特斯带着一名德国军官去美军阵地言和,就在他们走出战俘营时,一名德军士兵走了火,沃特斯臀部中弹,不得不被送回战俘营治疗。
“鲍姆特遣队”进入战俘营时,受到上千人的夹道欢迎,鲍姆惊讶地发现这里的人数远超过情报里的900人。最终,上尉意识到自己破烂不堪的车队至多带走200人,剩余的人如果想离开,可以跟随特遣队行动,也可以自行前往50英里外的美军阵地。最后,所有无法乘车的战俘都选择留在战俘营,因为他们根本没有长途行军的体力。至于此次营救的主要目标——沃特斯,也因屁股伤势太重,只好谢绝鲍姆和斯蒂勒的好意,眼巴巴地看着战友离开战俘营。
特遣队也没走成
晚8时,特遣队开始返回,鲍姆要求车队尽量少开车灯,所有车辆要时不时地熄火隐蔽,避免被闻讯赶来的德军发觉。但最终,来自德国汉堡步兵学校的百余名军士还是察觉了美军的踪迹,这些“老兵油子”在赫尔里希附近设下埋伏,用火箭筒击伤一辆打头的“谢尔曼”坦克,然后将它逼进一片果园,受困的坦克车组用电台向后面呼叫支援,可结果却是中了德国人的诡计,让更多美军坦克掉进陷阱里。很快,又有4辆“谢尔曼”坦克上钩,成了德军火箭筒的“猎物”。鲍姆上尉见势不妙,立刻命令特遣队后退。此时,特遣队燃料告急,鲍姆只得命令关闭所有发动机,等天亮后孤注一掷,冲出敌人包围圈。遗憾的是,他的想法没能实现。
28日天亮后,德军的枪声从四面八方响起来……更多的敌人赶过来,“鲍姆特遣队”被围得水泄不通。战斗只持续了几分钟便宣告结束,鲍姆向幸存士兵下达一道“分散突围,各寻出路”的命令,但多数人仍被德军俘虏,鲍姆也在逃进树林时中弹受伤,被德国士兵按倒在地。最终“鲍姆特遣队”几乎全军覆没,只有35人逃回美军阵地。
幸运的沃特斯
尽管“鲍姆特遣队”一败涂地,却在德军防线上钻出一个洞,美军装甲部队的推进速度大大提高,这也是巴顿被暴跳如雷的盟军总司令艾森豪威尔痛骂时还能为自己辩护的理由。巴顿还辩称,“鲍姆特遣队”的突击,吸引了德军的注意力,让美军第14装甲师在最短时间内突破当面的德军防线。
特遣队失败九天后,美军坦克冲入第13B战俘营,此时战俘营内能走路的战俘全被德国人转移走了,剩下的都是无法活动的伤员。幸运的是,沃特斯和鲍姆都在其中,这是“鲍姆特遣队”的唯一可取之处——尽管没救出沃特斯,却阴差阳错地造成他受伤,最终被德国人遗弃在战俘营里。
4月6日,巴顿亲自向鲍姆颁发一枚杰出服役勋章。据说,将军本想给他一枚更高级的荣誉勋章,但该勋章必须有获奖辞,巴顿担心如此会泄漏“鲍姆特遣队”的秘密,所以改发一枚不用获奖辞的杰出服役勋章。 姜浩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