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中国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4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国捐躯
宋教仁
柳王敏
■ 宋教仁像(资料照片) 新华社 发
  一入湖南常德桃源县教仁学校大门,抬头就可见一尊宋教仁雕像。四月春暖,烈士一袭长袍,头戴毡帽,昂首肃立,目视前方。就在不久前,200余名师生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齐集雕像前,纪念宋教仁为国捐躯105周年。

  “千古武陵溪上路,桃源流水潺潺。”一代英烈宋教仁,其勤奋刻苦的求知精神、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义无反顾的爱国精神、倾注一生的法治精神在教仁学校学子和桃源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宋教仁(1882年-1913年),字钝初,号渔父,湖南常德市桃源人,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唐绍仪内阁的农林部总长,国民党的主要筹建人。

  1888年(清代光绪十四年),6岁的宋教仁进入私塾读书,1899年,升入桃源漳江书院,1902年,考入武昌普通中学堂。翌年入学,在校期间,由吴禄贞等人组织的革命团体在武昌花园山的聚会吸引了宋教仁,他常与同学议论时政,并走上了反清革命之路。

  1903年8月,宋教仁结识黄兴,成为挚友。同年11月4日,他偕黄兴、刘揆一、陈天华、章士钊筹创华兴会。

  1904年2月,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政治纲领的华兴会在长沙成立,黄兴任会长,宋教仁任副会长。同年11月,宋教仁抵达日本,先后入东京政法大学、早稻田大学学习。学习期间,他广泛阅读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社会制度方面的书籍,还翻译了《日本宪法》《俄国之革命》等各种文稿,对当时世界重要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各种制度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

  1905年6月,宋教仁创办革命杂志《二十世纪之支那》,入读日本法政大学;同年8月,他支持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并担任其司法部检事长,将《二十世纪之支那》改为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

  1910年底,宋教仁从日本返抵上海,任《民立报》主笔,以“渔父”笔名撰写大量宣传革命的文章。

  1911年7月,宋教仁与谭人凤、陈其美在上海组建同盟会中部总会,亲任总务干事。他来往于上海、两湖各地,积极发展中部总会分会,筹款购买武器弹药,推动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革命进程。

  1913年3月,“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选举基本结束,在宋教仁的主持经营下,国民党取得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他的政权预期和政治热情。宋教仁正欲循欧洲“内阁制”惯例,以党首身份组阁之际,同年3月20日22时45分,被洪述祖暗杀于上海火车站。22日凌晨4时48分不治身亡,年仅31岁。今宋教仁墓安于上海市闸北公园。

  新华社记者 柳王敏

  (据新华社长沙4月10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潮起博鳌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财经新闻·广告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连载
   第A20版:阅读
   第A21版:新民教育/中职风采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生态上海·广告
   第A25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7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8版:广告
北海南宁等位列传销重点整治城市
“内涵段子”被永久关停
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正桥面板合龙
宋教仁
广告
新民晚报中国新闻A10宋教仁 2018-04-11 2 2018年04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