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京剧舞台上连台本戏颇为风行,《七侠五义》是其中相当热门的一个题材,曾有多个戏班上演过不同的版本。上海京剧院成立后,1957年恢复连台本戏演出的第一部戏就是《七侠五义》,1980年重排时将原来的三本浓缩至上下两本,亦备受欢迎。去年下半年,上京在以往版本的基础上再次进行了精炼和改编,将原来三个半小时的演出缩至两小时四十五分钟,使演出更紧凑明快,人物行为脉络更清晰鲜明,在逸夫舞台首演两场爆满。这次在武汉的两场演出同样受到观众的追捧,剧场经理用了“大卖特卖”四个字来形容出票的情况。
除了《七侠五义》之外,这次上海京剧院还带来了《草芥》和《小吏之死》两出小戏在戏曲节的汤湖分会场仿古戏台上演,同样受到观众的欢迎。而前一天,《七侠五义》的主演之一傅希如还带着上京团队走进华中科技大学举办了一场题为“不进梨园,怎知京彩如许”的主题讲座,打动了不少老师和学生。昨晚华中科技大学的唐荣老师就带着不少师生赶来看戏,中场休息时唐老师表示,这样既有情节又有技巧的戏相比传统折子戏而言更能让未接触过京剧的学生接受。
今年的武汉中华优秀戏曲文化艺术节共有中国国家京剧院、天津市京剧团、浙江昆剧团、杭州越剧院、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等13个院团的20个剧目参加演出。其中上海就有上海京剧院、上海昆剧团、上海越剧院、上海评弹团四家院团的剧目受到邀请。最先亮相的是上海昆剧团的全本《长生殿》以及上昆、浙昆、苏昆三地联动版的《十五贯》,接着上海越剧院的《追鱼》《盘夫索夫》和一台折子戏在此上演几乎场场爆满。在上海京剧院之后,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林徽因》明天也将赴武汉参加戏曲节。当被问及戏曲节邀请剧目的标准时,剧场负责人表示,首先考虑的是剧团的艺术水准,其次兼顾传统与创新两个方面。这次上京的两台戏就是一台传统连台本戏,一台较有创新尝试的小戏。该负责人还透露,有意与北京的长安大戏院、上海的天蟾逸夫舞台结成戏曲剧场联盟,守望相助、“抱团”开拓戏曲演出市场。
特派记者 王剑虹 (本报武汉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