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篆刻家张屏山已经逼近花甲之年了。
快“花甲”的屏山兄,却老眼不花、宝刀不老。他操刀迄今40载,术有专攻、艺与日精,作品愈来愈受业界称道,备受篆刻爱好者的追捧。不时,有佳作在报刊上发表,或在某次展览上获个奖项。向他求印的人,于是很多。作为屏山多年好友,笔者心中一直不解:他哪来那么多时间搞篆刻呢?
我的疑惑,源自于屏山乃圈内名噪持久的热心、勤奋和重情。这三个“封号”要履行好吧,足见屏山真是篆刻家中的大忙人。
先夸屏山的热心。在我看来,屏山好像精力特别充沛。开笔会、办展览,他穿针引线;访长者、携新人,他献花护苗。今年早些时候,天气蛮冷,他东奔西跑好多次,或亲自组织、或积极参与,偕同上海市书协的一众书法家搞各类活动。作为市书协的理事,替书协操办杂事冗务,他不亦乐乎;尤其是公益性的挥毫和刻印,他更是热衷其间。
再数屏山的勤奋。公允地说,他在从艺之路上摸爬滚打,勤奋有加。20多出头,拜韩天衡先生学印后,一度日日夜夜读印谱、练刀功,不敢有丝毫懈怠。从而,进步甚快,篆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书画大赛、展览会上获奖或入选。据悉,屏山年轻时东渡扶桑,一边留学、打工,结交当地的篆刻名家;一边遍寻日本各个馆藏书法篆刻精品,观摩、学习、消化,再加以临摹篆刻,为他回国后的发展,打下了较好基础。
我知道,他的作品现在基本上都是挑灯夜刻而成的。这主要是因为他平时白天忙里忙外的,还交际应酬忒多。记得某一次,我们一帮朋友喝高散场,已经夜深九十点了。返家不久,忽然接到屏山发来短信,点开看,是一方印章的打样稿。他询我布局意见,我首肯后,他便乖乖开工了。真亏得他有一双不花的老眼,否则,咋弄弄?
最后,要提的是屏山的重情。对于这点,他在圈内亦颇有口碑。屏山性格粗犷豪爽,为人处世貌似百无禁忌。其实不然。他对书画界的老前辈们十分恭敬,一有机会便趋前请益问安。譬如,每年春节期间,他都备好礼数上高式熊老先生府上探望;对帮衬过他的老友新朋,他总挂在嘴边念叨好处。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还想起一事来:去年年底,笔者公务之需,想请书法名家题字。虽然各自为生计奔忙,我俩近年来联系少了,但屏山兄偶然闻知后,自告奋勇为我联系了多位书法界大佬,挥毫助阵。
这,就是屏山兄的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