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积极服务居民的同时,这些社会组织也面临不清楚相关政策、不了解运营规则、不善于整合资源等发展瓶颈,对此,嘉定镇街道开启了“资源雷达站”公益伙伴合作项目。
如何协调各类组织服务居民业主?怎样提高共建单位参与活动?在近日举行的“社区多元机制的建立”沙龙上,来自街道、居委、物业的代表,与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的负责人开展了一场“头脑风暴”,畅谈服务心得,当场释疑解惑。
“我们小广播项目开展一年了,小主持越来越多,也带动不少年轻家长、爷爷奶奶参与社区活动,邻里和睦、共建共治氛围浓厚。”番茄花园群众文艺社创始人朱宏分享,从公益活动中,培育挖掘多位居民骨干、志愿者,“熟人社区”的构建拉近了邻里关系。
心翼家庭社工师事务所负责人金婉仙,同时也是非嘉定籍女性关爱项目、心理热线服务项目、让爱流动家庭暴力干预等多个项目的负责人。据她介绍,依托专业项目,精准聚焦、有效回应居民需求,是未来社区活动重要的发展方向,希望街镇成为社会组织的“红娘”牵线搭桥,为社区多元机制提供机会和平台。
一场场公益集市、一次次公益项目招投标、一轮轮社区公益合作茶友会,促成供需接轨,也成为社会组织“抱团发展”的良机。嘉定镇街道将居民服务需求与团队专业特长相结合,拓宽社会组织服务的渠道,3月学雷锋日、9月公益伙伴日、“协益工坊”便民服务箱、“艺韵空间”项目、“送温暖、送演出”活动……不断激发各界参与公益活动的热情。
“‘资源雷达站’公益伙伴项目的开发和运作,打破了原本横亘在各社会服务组织间的‘隐性壁垒’,将公益服务资源从原来的‘分割占有’走向‘开放共享’。”嘉定镇街道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主任周晓冬说,“资源雷达站”促进了公益服务力量的整合、公益服务资讯的流通,最终形成一个积极主动的“公益伙伴群”。
未来,嘉定镇街道将继续促成社会组织中的优秀公益服务项目进社区,使社区居民就近便能参与公益、体验公益、逐渐形成良性循环。
首席记者 范洁 通讯员 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