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京剧院著名梅派传人史依弘,经过积极排练,打破坤角流派的隔阂,在舞台上献演“梅、程、荀、尚”的代表性剧目,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出人意外,又令人高兴!
史依弘由武旦开蒙,师从著名武旦演员、京剧教育家张美娟以及戏曲声乐专家卢文勤,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参与多个京剧新剧目的创作,成为文武兼备,风格鲜明,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一代京剧演员。她在学生时期因为得到众多老师的帮助,加上她本人的勤勉自励,成为沪上素质全面的京剧艺术的当红明星。这一次“四大名旦”代表剧目的展现,突现了她注意吸取各种流派特长,为己所用的征兆,为她未来的艺术道路开启了新的前景。
上世纪中叶,也即抗战胜利的1945年,精明的天蟾舞台老板吴性裁,在梅、程“世纪大战”之后,便看好了荀派坤旦童芷苓;在他看来,只有请童芷苓出场,才能保持“天蟾”持续“高温”的势头。同样精明的童芷苓接到请帖后,一改过去的戏码,不以荀派戏开路,而改为四天炮戏一周期,即逐日推出“梅、程、荀、尚”的代表作,四天戏码为梅的《凤还巢》、程的《锁麟囊》、荀的《红娘》、尚的《汉明妃》。芷苓一人演四派,聪明绝顶,虽然唱来七分像,却充分展示了这位名伶多才多艺的惊人模仿力,照样爆红上海滩。
最令人叫绝的是她演尚小云创编于1927年的《摩登伽女》,该剧讲述古印度佛教传说中的一个故事。芷苓颀长高挑的身材,白纱披身,白色皮鞋,一袭西方女子的摩登时妆,出台亮相,便引来台下一片惊喜的欢叫声。抹上几许现代时尚色采的皮黄之后,随着现代音乐伴奏声起,她舞姿翩翩,跳起了印度舞,接着又跳了别具风格的苏格兰舞,跳得整个剧场热浪滚滚,沸腾起来。当时演这样的旦角戏不啻对传统表演程式的大胆突破。
正因为童芷苓的勇于尝试,才产生了“梅、荀合璧”的新的表演风格,她在戏曲片《尤三姐》的演唱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史依弘的聪明刻苦不亚于童芷苓,愿她通过这次演出,多方吸纳各种青衣流派的精粹,在艺术上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